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二、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一)食物中毒的分类

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其特征为:短时间内食同种食物的人同时或相继发病,症状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伴有发烧,严重者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现象。

有毒食物是指含有致病的细菌、微生物或含有害有毒物质的食物。

1.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的绝大多数,并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6—9月呈高峰。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物,如肉、鱼、奶、蛋及其制品等,特别是肉类食品。

由于食品在生产、加工或销售过程中被致病的微生物污染,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食前未经高温加热或加热不彻底,所以食品中含有大量活的致病菌,以及由它们所产生的毒素,食后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有沙门氏菌(存在于动物的肠腔内及蛋壳上)食物中毒、葡萄球菌(存在于人的鼻咽部及手上、皮肤溃烂处)食物中毒、嗜盐菌(存在于海产品中)食物中毒、大肠杆菌和肉毒杆菌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一般都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其中以恶心、呕吐、腹泻最为常见。

2.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1)化学性食物中毒。由于食物在生长、制备、储存或烹调过程中,被化学物质污染,凡是吃了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并达到中毒剂量而引发的中毒,都称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如砷、亚硝酸盐、汞、农药、煤油等。大多数中毒患者发病急,中毒症状严重,一般无发热症状。

(2)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少数动植物组织本身含有毒物质,如河豚含有河豚毒素,木薯含氰甙,如果食用前未经合理加工烹调,可导致中毒。

(3)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一些食物储存不当或储存过久出现霉变,如大米、玉米、花生等,食后可导致中毒。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1.大肠杆菌中毒

大肠杆菌是人体的寄生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进食剩饭剩菜或放置冰箱时间太长的食物,或进食含有大量大肠杆菌污染的熟肉、点心、乳制品等,或进食被患有急性腹泻的炊事人员、食品企业工人的脏手接触的食品都会导致发病。这类中毒的潜伏期4~12小时,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大便水样,有特殊腥臭味。经及时治疗可在一周内恢复健康。

预防措施:夏秋季对肉、蛋、鱼、牛奶、水果的加工制造、运输、储藏要防止污染、变质,熟食在吃前一定要加热;剩饭剩菜要置于凉爽通风处或冰箱中,而且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吃前必须加热,一旦变馊、变酸,千万不能食用;酸牛奶、点心、凉拌菜,因在食用前不能加热,需严格防止污染;炊事员、食品企业工作人员患急性腹泻时,要及时治疗,在治愈前不可从事接触食品的工作;不购买病畜、病禽的肉及内脏。

2.肉毒杆菌中毒

罐头、腊肠、咸肉或其他密封缺氧储存的食品,一旦被肉毒杆菌污染,肉毒杆菌便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摄入后会引起中毒。该病的潜伏期12~48小时,甚至数天。摄入被污染的食物,中毒后不发热,也很少有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眼睑下垂、复视,严重时出现瞳孔散大、失语、咽下困难、呼吸困难、意识不清,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死亡率在50%以上。

预防措施:保证食品不被污染,装罐食品必须严格消毒;因肉毒杆菌素在100℃高温下经10~20分钟可完全破坏,对易引起这类中毒的食品,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罐头食品如罐头顶部鼓起(由于细菌在分解蛋白质、葡萄糖时产酸产气,罐头膨胀),必须煮沸后弃之,绝不可进食。

3.发芽马铃薯中毒

土豆中含有一种叫龙葵碱的毒素,它集中分布在1.5毫米的外层(包括土豆皮),每千克土豆的含量高达250~800毫克,其中发绿、发芽的土豆中含量最高(在芽及芽根处)。龙葵碱不怕热,即使是煮沸、煮熟乃至油炸也难以消除,全世界每年因其中毒者以百万计,死亡上千人。中毒的症状:轻者肚子不适或恶心、呕吐、腹泻,中等的出现幻觉、局部麻痹或抽筋,严重的会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不食用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绿的土豆;不吃带皮的土豆;对生芽较少的土豆,可将其芽眼及附近的皮肉挖掉,并用冷水将削好的土豆浸泡30分钟。

4.豆浆中毒

生豆浆含有皂素、胰蛋白酶(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活性)抑制物等有害物质,可对消化道黏膜和血液系统产生危害。如果食用了未煮开的豆浆,一般食后数分钟至1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3~5小时可自愈,个别人会持续1天左右。

买回来的豆浆必须充分烧开再食用。煮豆浆的过程中,当豆浆刚出现泡沫沸腾时,温度只有80℃~90℃(假沸),有毒物质并未被破坏,故应减小火力慢煮直至煮开,中途不可加入生豆浆。豆浆容易变质,不宜久放,变质的千万不能再饮用。

5.四季豆中毒

四季豆又名名芸豆、扁豆、刀豆、菜豆角等,内含豆素、皂素等有毒物质。皂素对消化道黏膜有强烈刺激和溶血作用,但这些有毒物质在100℃以上的高温下即被破坏。吃了未熟透的四季豆可导致中毒。

一般食用后1~5小时即发生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导致脱水、酸中毒,体温一般正常。部分病人还伴有胸闷、心慌出汗、手脚发冷、上肢麻木等症状。

预防措施;四季豆要彻底煮熟,吃时无生硬感和苦味;不吃贮存过久的四季豆,也不吃霉烂及有病虫害的四季豆。

6.黄曲霉素中毒

玉米、花生、大米在储存过程中易受黄曲霉菌污染;食用植物油、酱豆腐、甜面酱等也易受黄曲霉菌污染。

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对人的肝脏、肾脏有害。若中毒,则病势凶猛,死亡率高。

预防措施:不吃霉变食品;洗米时若发现有发霉的米粒,一定要将其挑出;用高压锅蒸煮。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我国已于1975年颁布了各种食品中黄曲霉素的限量标准,同时对黄曲霉素污染食品,制定了有关的卫生管理办法。

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尚不成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而免疫力差,解毒能力不强,一旦误食了带有病菌或毒素的食物,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发病后病情也较成人严重,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幼儿园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要严格管理制度、消毒制度,并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发现可疑的食物中毒者,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完成托幼机构营养膳食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