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生活保育要点

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生活保育要点

(一)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

幼儿呼吸器官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培养学前儿童具有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学前儿童娇嫩的呼吸器官,而且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文明行为。

(1)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就要培养学前儿童用鼻呼吸的好习惯,戒除用口呼吸的坏习惯。因为用口呼吸空气时,空气没有经鼻腔的过滤,而由口腔直接吸入肺部,容易诱发口腔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如果长期用口呼吸,白天精神萎靡,还会影响面部的正常发育,呈现特殊面容,表现为张口呼吸、鼻翼萎缩、嘴唇肥厚、鼻唇沟变浅、上唇卷曲、牙列拥挤、腭盖高拱、上前牙前突等,影响面部美观。同时,由于牙弓的改变造成咀嚼肌张力不足,咀嚼功能可下降,还会引起消化不良。经常用口呼吸还可使口腔黏膜干燥易裂,影响到肺泡组织发育,甚至会影响胸廓的发育,形成漏斗胸。

若学前儿童鼻腔后壁的淋巴组织发炎,会把鼻腔的通路堵住,空气不能流通,其便会用口呼吸,睡熟以后就会鼾声大作。所以学前儿童打鼾,一定要检查鼻咽部。

(2)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就要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就是:轻轻捂住一侧鼻孔,闭紧嘴巴,用另一个鼻孔擤鼻涕,擤完再换另一侧鼻孔继续擤。擤时不要太用力,更不要把两个鼻孔全捂住使劲擤。

教给学前儿童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能防止鼻咽部的病菌侵入眼睛和中耳,因为鼻腔通过鼻泪管与泪囊相通,鼻腔有了疾病,擤鼻涕时方法不正确,就可能会把病菌挤入鼻泪管,而使鼻泪管、泪囊发炎。鼻腔还通过一根管道与中耳相通,即咽鼓管。擤鼻涕时方法不正确,鼻腔内压力太大,病菌就会被挤入咽鼓管,也会殃及中耳,引起中耳炎。

(3)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就要教会学前儿童正确的咳嗽、打喷嚏方法。咳嗽、打喷嚏虽是日常生活小事,却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有人曾经统计,普通一个喷嚏可以喷出1万~2万个飞沫,排菌量达0.45万~15万个;有人曾对一感冒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打一个喷嚏竟排菌8500万个。而且随喷嚏喷出的飞沫还可以悬浮于空气中数天之久,到处飘移导致病情蔓延。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学前儿童正确的咳嗽、打喷嚏方法。很多人喜欢在咳嗽时或打喷嚏时用手捂着嘴巴,这样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因为病毒可以通过指缝污染到手外,同时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清洁双手,病菌还可以通过污染的双手,经过触摸之后传染给其他的地方和病人。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用纸巾轻遮口鼻,然后咳嗽或打喷嚏,纸巾对折后扔进垃圾桶,完事后立即洗手。如果周围有湿巾或者毛巾等,可以迅速拿来遮住自己的口鼻,这样也是正确的方式。如果一时找不到遮挡物,可用手臂遮挡,因为手肘最不容易接触其他物品,虽然喷出的飞沫会附在自己的衣服上,但是可以阻断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千万不能面向别人咳嗽、打喷嚏。

(4)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就要戒除学前儿童用手挖鼻孔的坏习惯。用手挖鼻孔是一种坏习惯,它能使鼻毛脱落、黏膜损伤,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挖鼻孔常使鼻腔感染,严重者细菌还能经面部血管回流至颅脑内,造成危险的并发症。长期用手挖鼻孔,可使鼻孔扩大,形成“朝天鼻”,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同伴嘲笑,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每天早晨洗脸时,培养学前儿童用冷水多洗几次鼻子,既可以清洁鼻子,又可以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及各种呼吸道疾病。

(5)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就要戒除学前儿童蒙头睡觉的坏习惯。很多孩子都有蒙头睡觉的习惯,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天气寒冷的时候,闷在被子中睡觉可以更暖和一些,还有一些孩子因缺乏安全感也会蒙头睡觉。可是蒙头睡觉有许多害处。在睡觉之时,身体会随着代谢过程释放出许多的代谢废物,肠道的气体主要从肛门排出,而污染被窝里的空气,同时被窝空气不流通,时间一长,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供氧不足会导致学前儿童第二天出现气促、头晕等症状,思维迟钝,反应变慢;尤其是小婴儿,发育还不完善,在感觉到呼吸困难之时不能及时自救,很容易发生窒息。睡觉时学前儿童的呼吸道可排出二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皮肤毛孔可排出多种化学物质。即使是健康的人,一个晚上也可通过呼吸、咳嗽等排出细菌、病毒近百亿个。如果学前儿童把头埋进被窝里,就极易感染这些有害物质和致病菌,诱发呼吸道炎症、皮肤疾病等;患有气管炎,肺部疾病,如果长期蒙头睡觉,还会降低学前儿童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对健康不利。

(二)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呼吸浅,频率快,肺换气功能差。学前儿童气管、支气管的纤毛运动能力不如成人,自净能力差,若空气污浊,易患肺炎。学前儿童活动的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并尽量多让学前儿童在户外活动。

新鲜空气里有充足的氧气,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对学前儿童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都是有利的。若室内通风差,学前儿童就会感到头晕、气闷。空气新鲜流通,氧气多,病菌的数量就会减少,会降低学前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

(三)组织学前儿童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学前儿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扩大胸廓活动的范围,使参加呼吸的肺泡数量增多,增加肺活量,呼吸由浅而快逐渐变为深而慢。在秋冬季节,可以利用冷空气等进行抗寒锻炼,既能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又能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

(四)教育学前儿童以正确的姿势活动和睡眠

在组织学前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配合动作自然而正确地加深呼吸,使肺部充分排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以促进肺的发育。以正确的姿势来坐、立、行、走和睡眠,保证学前儿童脊柱、胸廓的正常发育和呼吸运动的正常进行。

(五)保护学前儿童的声带

学前儿童音域窄,不要让学前儿童经常大声哭喊或扯着嗓子说话、唱歌;为学前儿童选择适合其音域特点的歌曲和朗读材料,不宜唱成人歌曲;唱歌、朗读的场所空气要清新,避免尘土飞扬,温度、湿度适宜,温度不低于18摄氏度、相对湿度为40%~60%为宜,冬天不要顶着寒风喊叫、唱歌;不吃冷热、刺激性食物,特别是夏天玩得很热时不要马上吃冷食;咽部有炎症时,要多喝水、少说话,直到完全恢复。

(六)要严防异物进入学前儿童的呼吸道

由于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喉部的保护性反射功能差,容易发生气管异物。所以不要让学前儿童玩耍和捡拾纽扣、硬币、玻璃球、药片、豆粒等物品,要教育学前儿童不要把这些物品放进口、鼻内,吃饭、喝水时,不要哭、笑、打闹

完成呼吸系统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