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生病的迹象

一、学前儿童生病的迹象

学前儿童生了病,身体不舒服,虽然不能准确地表述身体的不适,但他们的神态、吃、玩、睡、大小便等都会出现反常现象,此外疾病还会引起一些特殊的现象,如皮肤上出红点、耳朵流脓、发烧等。因此,教师家长要能察其颜观其色,一旦发现学前儿童有生病的迹象,要及时带到医院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学前儿童生病的迹象可从以下方面观察和检查。

(一)精神及神情

正常学前儿童精气神十足、活泼好动、爱玩、对周围的环境感兴趣,一旦生病则有无精打采、不爱玩、烦躁不安、哭闹等情绪精神方面的异常;正常学前儿童眼神灵活,看上去有精神,一旦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则眼神呆滞,常伴有尖声啼哭等现象。

(二)肤色

健康的学前儿童面色红润,皮肤有光泽、有弹性,生病的学前儿童会出现皮肤颜色异常,如苍白、发黄,呈紫蓝色,皮肤黄疸。

(三)体温

发烧是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的一种积极防御反应。体温升高可促使体内抗体生成、促进吞噬细胞的活动,有利于消灭细菌、病毒。但发高烧不仅会引起许多不舒服的感觉,而且还会使体内物质的消耗增加、心率加快、消化能力下降。尤其是学前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烧可引起抽风,应引起重视。正常学前儿童腋下体温为36℃~37.4℃,体温波动的幅度约为1℃。体温37.5℃~38℃为低烧,39℃以上为高烧。

(四)饮食

1.食欲不振

一般学前儿童生病都会影响食欲,表现出“不想吃东西”,并伴随有一些症状。家长和教师都要留心。

2.食欲亢进

如果学前儿童吃得过多,同时喝得多,尿得也多,即有“三多”症状,皮肤又容易生疮长疖,应查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有些心理异常也可有贪食的表现。

3.异食

有的学前儿童捡食食品以外的物品,如泥土、蜡烛、煤渣、纸张等,并吃得津津有味,这种表现常见于缺锌、铁或患寄生虫病的学前儿童。

(五)睡眠

正常学前儿童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上床后能很快入睡,而且睡得安稳香甜,呼吸均匀而无鼾声,头部和身上可有微汗。但是患病时,就会出现入睡困难、嗜睡、睡不踏实、鼾声不止、磨牙等异常情况。

(六)大小便

1.大便异常

(1)大便表面有鲜血,血与便不相混,同时每当排便时就哭闹,可能是肛门皮肤有裂口。

(2)大便为脓血样,便次多,刚拉完又想拉,总有排不尽的感觉,并伴有发烧,这是细菌性痢疾的表现。

(3)大便呈“红果酱” (血与黏液)样,并伴有阵阵腹痛、频繁呕吐,可能是肠套叠(2岁以下学前儿童多见)。

(4)大便呈柏油样,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流鼻血,将鼻血咽下,流鼻血止住后,大便逐渐恢复正常。二是消化道出血,应立即诊治。

(5)大便呈白陶土样、无黄色,同时尿色加深,常为黄疸型肝炎。

(6)大便呈蛋花汤样,便次增加,每天几次至十几次,有的甚至几十次,称为拉肚子。

2.小便异常

正常的小便清晰透明、呈淡黄色,如果尿的颜色出现明显异常,则是疾病的信号。

除上述基本表现外,还有囟门异常、头痛、肚子痛、咳嗽、气喘等表现,也需注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