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皮肤指覆盖在人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柔韧而有弹性,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等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皮肤内还有汗腺、毛发、皮脂腺等附属物(图1-7-2)。
(一)表皮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由很多上皮细胞组成。表皮的外层是角质层,最里面的一层是基底层。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细菌入侵,防止体液外渗及抵御外界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角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维持皮肤的柔润。否则,皮肤则干燥,出现鳞屑或皲裂。基底层又称生发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有3%~5%的细胞进行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成皮屑。基底细胞分裂后至脱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8日。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0%,能产生黑色素(色素颗粒),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黑色素还能防止阳光中紫外线穿透皮肤而损伤内部组织。
学前儿童皮肤的防御功能差。学前儿童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保护机能差,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弱,易损伤和感染。
图1-7-2 皮肤的结构
学前儿童皮肤渗透作用强。学前儿童皮肤的角质层薄,血管很多,因而皮肤的渗透作用强。有机磷农药、苯、酒精等都可经皮肤吸收到体内,引起中毒。
(二)真皮
表皮之下为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还有毛发、皮脂腺、汗腺及肌肉等。皮脂腺能分泌皮脂,滋润皮肤和毛发。汗腺分泌汗液可以排出代谢的废物。皮肤通过汗液挥发、血管收缩舒张、流经皮肤血流量的多少在调节体温上起着重要作用。当皮肤受到冷的刺激时,血管收缩,可减少散热;受到热的刺激时,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可以散热降温,从而保持恒定的体温。真皮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接受触、压、痛、冷、温等刺激,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一般来说,如果皮肤感染(即使皮肤病很厉害)是在表皮层,不会留疤;如果感染到真皮层,一定会留下疤痕。
学前儿童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差。学前儿童皮肤中毛细血管丰富,血管腔比较大,流经皮肤的血量相对比成人多,皮肤表面积也相对比成人大,所以,皮肤散发的热量相对比成人多。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作用还不稳定,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不能很快适应,过热易受热中暑,过冷皮肤散热多,容易受凉或生冻疮。
(三)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由真皮下部延续而来,也称为皮下脂肪层,充满脂肪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皮下脂肪层柔软而富于弹性,能防御和缓冲外力打击、摩擦和压挤等机械性损伤,皮下脂肪还有保温的作用。皮下组织的厚薄依年龄、性别、部位及营养状态而异。
学前儿童皮下脂肪较少,保温功能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