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

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

(一)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

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是用以评价个体或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一般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性的幼儿,就某几项发育指标进行大数量的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做统计学处理(计算各种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做出图、表),所得的资料即为该地区个体和集体儿童的发育评价标准。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种族儿童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生长发育标准具有相对性和暂时性。各地不宜采用统一的标准。比如,我国儿童的身高每隔10年,平均增长值男为2.56厘米、女为2.29厘米,所以生长发育标准是相对的、暂时的,不是绝对的、永久的,只能在一定地区及一定时间内使用,每5~10年就应重新修订一次。故在制定和使用标准时要特别注意标准的时间性、地区性。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目前常用的是五等级评价法、曲线图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1.五等级评价法

五等级评价法是以某项评价指标(如体重)的均值(x平均)为基值,以其标准差标(s)为离散距,将发育水平分为五个等级:上等(+2s以上)、中上等(x平均+s至x平均+2s)、中等(x平均+s以上)、中下等(x平均-s至x平均-2s)、下等(x平均-2s以下),由此制成该指标的发育等级。

等级评价法常用的指标是身高和体重。个体儿童的身高、体重数值在标准均值+2s和-2s范围内,均被认为正常,这个范围包括了大约95%的儿童。在标准均值+2s和-2s以外的儿童也不能简单地判断为异常,必须在连续观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疾病、营养、家族遗传等具体情况再做结论。

2.曲线图评价法

发育曲线图评价法与五等级评价法一样,只是将五个等级用曲线图来表示(图2-1-4)。

例如,以年龄为坐标,身高为纵坐标,将不同儿童的x平均,x平均+s,x平均+2s,x平均-s,x平均-2s分别标坐标图上,连成5条曲线,即成了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只要定期测量身高,标在图上,并把点连成线,就形成生长曲线。将孩子的生长曲线与标准曲线相比较,就可得知孩子随年龄增长身高的增长情况;也可以将一个班一个园儿童实测数据标在图上,了解整个群体不同发育水平的儿童的比率。

图2-1-4 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示例

3.综合评价法

(1)综合评价法。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来推荐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它用三项指标,即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全面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我国卫计委规定,在评价儿童的体格发育时,也应采用这种评价标准。“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是该标准使用的三把“尺度”。

所谓“年龄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是指相对于某一年龄来说,应有的体重和身高范围。在标准中有三组数字:-2SD、中位数、+2SD。-2SD为最低限,+2SD为最高限。最低限至最高限之间为正常范围。但是,仅用“年龄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 这两个尺度,并不反映儿童的体型是否匀称,因此还要加上“身高别体重”。所谓身高别体重是指相对于某一身高来讲,应有的体重。身高别体重更能反映儿童身材的匀称程度。

(2)对营养不良的评价。

评价儿童是否营养不良,应采用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体重这两把尺子来衡量(表2-1-8)。

表2-1-8 营养不良评价表

单纯年龄别身高低于正常者叫发育迟缓;单纯身高别体重低于正常叫消瘦。若两者均低于正常,则为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查阅《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只需将需要评价的孩子真实数据测量,与表中数据对比即可得出评价结果。

《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

完成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