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生活保育要点

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生活保育要点

(一)为学前儿童安排科学合理的膳食

学前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要补充充足的营养。适当增加含蛋白质、铁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黄豆、芝麻酱、动物肝脏等,有利于血红蛋白的合成,预防贫血。同时注意合理的膳食,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从小预防动脉硬化。

(二)科学组织学前儿童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可使心肌发达,收缩力增强,使心脏每跳一次射出的血量增加,心跳缓慢有力,心脏不易疲劳。所以经常组织学前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使学前儿童心肌粗壮结实,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和血管壁的收缩能力,促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发育。但是,如果组织不当,会适得其反。所以在组织学前儿童活动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量要适度。如果活动过于剧烈,心脏跳动太快,心腔内血液还未充满就要搏出血液,每一次搏出的血量就会减少,满足不了机体的需要。不要让学前儿童过度疲劳而影响健康,也不要因为运动量不足而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体育锻炼要适度。

(2)活动程序符合生理要求。要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及要求憋气的活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结束时要做好整理活动。尤其在剧烈运动时不可立即停止,因为活动时,心排血量剧增,如果突然停止运动,必然会影响肌肉内血液流回心脏,此时心排血量减少,血压降低,由于重力影响,血液不易到达头部,可造成暂时性脑缺血,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甚至晕倒等症状。

(3)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喝大量的白开水。饮入大量的水分会影响横膈膜的运动,水分大量进入血液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但是,因为运动时大量出汗,失水和盐较多,会出现头晕、眼花、口渴等症状,严重时会晕倒,所以可以喝少量的淡盐水。

(4)在阳光下活动或睡眠。出生2周到1个月,就可以给小儿晒太阳。在日光照射下,可使周围血管扩张,循环加快,促进心脏功能发育,增强循环系统机能,所以应该经常带学前儿童在户外进行活动或睡眠。

(三)学前儿童的衣着要宽松适度

学前儿童的衣服、鞋子窄小,或者腰带、领口、袖口太紧,都会影响全身血液的循环,使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还会影响体内垃圾二氧化碳的排出,所以学前儿童的衣服、鞋子应宽大舒适,使血液循环畅通,有利于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四)学前儿童的淋巴结肿大要重视

学前儿童正常的淋巴结只有黄豆大小,柔软,不黏连在一起,并且无压痛感。在幼儿园要经常检查学前儿童的淋巴结,如果摸到几个硬疙瘩黏连在一起,而且还有压痛感,说明是淋巴结发炎肿大。早发现肿大的淋巴结,以便及早发现感染的疾病,进行及早治疗。学前儿童常有淋巴结肿大现象,淋巴结肿大与一定区域的感染有关。如颌骨下方的颌下淋巴结肿大时,则表示口腔或鼻腔、面部有病变。如遇全身淋巴结普遍肿大,那就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信号。

(五)学前儿童的扁桃体摘除要慎重

扁桃体位于口腔后上壁,腭垂的两侧,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结,具有造血、过滤和参与免疫等功能。扁桃体能制造抗体,抵抗来自鼻腔和口腔的病菌,其本身也可能受到病菌的感染而发炎。学前儿童上呼吸道淋巴组织的保护作用显著高于成人,再加上扁桃体参与机体免疫,所以学前儿童扁桃体摘除一定要慎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复受链球菌感染形成病灶,扁桃体可能会失去参与免疫反应的功能,故摘除扁桃体可适当放宽。

(六)要预防学前儿童的传染病和意外事故

学前儿童血液中有吞噬细菌作用的白细胞较少,所以抗病能力差,易患传染病。因而,要关心学前儿童的起居和活动,预防各种传染病,从而避免因各种传染病引起的心脏疾病。同时还要预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因为大量出血会影响健康,失血量超过血液总量的三分之一就会有生命危险。

完成循环系统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