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
1.肾脏
肾脏位于腹腔后壁,左右各一,似蚕豆,外缘突出,内缘凹陷,凹陷的部分叫肾门。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输尿管由此出入。
肾脏由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组成(图1-5-2)。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每个肾的实质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它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肾小管汇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汇合成乳头管,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
图1-5-2 肾脏的结构
尿液的生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他大部分物质都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身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分、葡萄糖、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分及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废物、尿酸、尿素等)则经肾小管集合管流入肾盂,形成终尿(图1-5-3)。
学前儿童的肾脏正处于生长发育之中,功能不完善。年龄越小,未成熟的肾单位越多,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再吸收功能较差,对尿的浓缩和吸收能力较差,且年龄越小越明显。3岁以后,易患急性肾炎(浮肿、血尿、高血压)。
图1-5-3 尿的形成过程
2.输尿管
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用于输送尿液的肌性管道,长约30厘米。上端始于肾盂,下端开口于膀胱。输尿管壁由平滑肌组成,通过蠕动把肾盂中的尿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膀胱。
学前儿童输尿管的管壁肌肉及弹性纤维发育较差,弯曲度较大,容易被压扁而扭转,发生尿路梗阻,而且容易感染。
3.膀胱
膀胱位于盆腔内,与输尿管、尿道相通,是储存尿液的囊状肌性器官。其形状、大小和位置均随尿液充盈的程度而变化。成人容量一般为300~500毫升(最大可达800毫升)。新生儿的膀胱容量约为成年人的1/10。
学前儿童膀胱壁的肌肉层较薄,弹性纤维发育不完善,储尿机能差,膀胱的容量小,所以排尿次数较多,且年龄越小,次数越多,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最近,实习老师李老师在幼儿园中班实习,她观察发现,主班老师在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总是限制班里小朋友排尿,李老师问主班老师为什么要限制小朋友上厕所排尿,她说:“我喝完水都不尿,他们怎么可能要尿,都是想去厕所玩水,不想参加活动。”但是李老师发现班里一部分小朋友不愿意喝水了,她了解后得知,小朋友怕喝了水老师不让上厕所排尿,尿湿裤子。
请问:主班老师限制幼儿上厕所排尿的做法对吗?请用泌尿系统知识分析原因,讨论主班老师做法对幼儿身体的伤害,并说说主班老师保育观念有什么问题。
4.尿道
尿道起于膀胱,止于尿道外口,是从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男性尿道细长,约20厘米,兼有排精的功能,女性尿道较短,为3~5厘米,且尿道口接近肛门,故容易受感染。
学前儿童的尿道较短(尤其是女孩),黏膜薄嫩,又跟外界相通,易受感染。刚出生的男孩,尿道长5~6厘米,生长速度慢,直到青春期才显著增长。刚出生女孩尿道更短,只有1~2厘米,再加上尿道口离阴道口、肛门口很近,若不注意外阴部卫生,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感染后细菌经尿道上行,可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