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卫生要求

一、食品的卫生要求

(一)食品的选购

选购食品除了要根据学前儿童的需要选择营养丰富、保证热能供给而又易被消化吸收的食物外,还必须确保食物的卫生与新鲜,不被致病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选购的食品应避免下列几种情况:

1.细菌污染和腐烂变质的食品

被细菌污染和腐烂变质后,营养素被大量破坏,失去了食用价值,甚至可致病。如腐烂的肉类和鱼类中有大量的普通变形杆菌、大肠杆菌,能使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产生有害物质;粮食霉变产生的黄曲霉素是典型的致癌物质。

2.含亚硝酸盐和多环芳烃致癌物的食品

在腌腊制品、烘烤和熏制的鱼肉中亚硝胺和多环芳烃等物质含量较高,经常食用会导致肝癌、食道癌、胃癌等。

3.天然有毒食品

发绿发芽的马铃薯含有毒物龙葵素,食用后会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水等中毒症状。

4.被农药、化肥等污染的食品

农药残留量大的蔬菜、水果,食用后会发生农药中毒。

5.无生产许可证、无保质期的食品

无食品卫生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熟食、点心、饮料等;无保质期或超过食品保质期的食品;使用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食品防腐剂的食品。

(二)烹调制备

对于食物的烹调制备要求,是要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或去除有毒有害物质。

1.避免发芽马铃薯中毒

生芽的马铃薯在芽及芽根处含有毒素,凡已生芽过多及皮肉大部分已变紫色的马铃薯就不能食用。生芽较少,可挖掉芽和芽根,以及附近的皮肉,将削好的马铃薯在冷水中浸泡30分钟后煮熟煮透。

2.避免扁豆中毒

若炒煮时间不够,扁豆中所含的皂素未被破坏,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烹调时,要使扁豆原有的绿色消失,无生味。

3.避免豆浆中毒

生豆浆含有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物质,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可引起呕吐、腹泻。豆浆煮开后才能食用。

4.避免不健康烹制方法

食物烹调制备要避免采用烘烤、烟熏的方法,这类方法会使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焦化,产生致癌物质。

5.炊具选择

避免用铁制炊具或容器制作或盛放酸性食物。如用铁器盛醋、酸梅汤、山楂汁等,因酸能溶解大量的铁,食用后可导致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

(三)食物的贮存

托幼机构食堂的食物贮存是指为了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物可供食用的期限,对食物采取的各种加工措施。贮存时,应注意避免以下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条件:

1.温度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在37℃左右的温度下生长繁殖最快。夏天,在通风差的厨房里,气温可高达30℃~40℃,所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季。

2.营养物质

细菌也需要营养才能生存,在高蛋白和含水分的食物中细菌最易滋生,如肉类、奶类、蛋类等。尤其是在酸度、甜度和咸度不大的食物中生长最快。

3.水分

大多数食物都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在干燥食物中细菌保持休眠。干燥食物恢复原有水分后,细菌又活跃起来。如鲜香菇和干香菇,干香菇的保存时间远远大于鲜香菇。

4.时间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熟食要尽快食用,剩饭剩菜放置过久,易滋生细菌。

避免上述条件,通常采用的贮存措施有:低温、通风、选购新鲜的食材。

乐乐早晨起晚了,乐乐妈妈给班主任老师发信息说,乐乐在家吃完早饭再送她去园里,李老师便没有给乐乐留早餐。户外活动回来,乐乐跟李老师说自己在家没有吃早餐,肚子饿得咕咕叫。李老师想起周末她在园里加班时买的一块面包还没吃,便拿起来闻闻,发现没有坏,顺手给了乐乐,让她吃。中午吃饭时乐乐说她肚子不舒服,不想吃饭。李老师想可能是吃了面包肚子不饿。中午午休时,乐乐又说自己肚子疼,拉稀跑了几次厕所。李老师给她量了体温,发现有些发烧。

请分析一下,乐乐怎么了?李老师的做法有什么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健康中国”,请结合托幼机构食品安全工作,谈谈幼儿教师应如何预防幼儿园食物中毒,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自身力量。

(四)厨房卫生和炊事人员的卫生

1.厨房卫生

托幼机构食堂要接受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卫生监督,申领《卫生许可证》。

托幼机构的厨房应有合乎卫生要求的工作面积,厨房的墙壁、地面应防水、防潮、易于清洗。厨房还应有排烟、排气、防尘、防蝇、防鼠、防蟑螂的设备,阻断病原菌污染食物。厨房应有控温设备,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厨房应有提供清洁水源和排除污水的设施,室内不能有明沟和积水。厨房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生熟食品分开存放,生熟切菜板、刀具严格分开,避免生食中的细菌污染熟食。厨房应有消毒的设备,食具每次用后洗净,煮沸消毒时水要浸没食具。厨房应具备垃圾和污物处理的设施,能及时处理废物,防止害虫滋生和臭气产生。

2.炊事人员的卫生

厨房炊事人员在制作和供应食物时,应避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炊事人员必须保证身体健康并注意操作规范。

每年应进行1~2次体格检查,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凭卫生主管部门出具的合格证持证上岗。如发现炊事人员患有传染病,应立即将其调离炊事岗位,其痊愈后经体检合格才能恢复工作。炊事人员家属中如有急性传染病患者,该炊事员也应暂时离开厨房工作,直至检疫隔离期满才能上岗。

炊事人员还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比如勤剪指甲,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好口罩等。

炊事人员要严格操作规程,比如,工具、容器必须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清洗、消毒。应妥善处理剩余原料,做到调料盒要及时加盖,新、老油要分开等。

此外,托幼机构要严格禁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入厨房。往往托幼机构的厨房门口会悬挂“厨房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