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政策的转变

一、 占领政策的转变

进入1948年后,美国的对日政策发生变化,即从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转向扶植日本复兴经济,其主要原因除国际冷战体制、东亚局势变化外,占领费用及援助资金问题在美国对日政策的转换中也占有较大地位和影响。“政府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占领地区经济复兴援助资金”及巨额占领费用日益成为美国的沉重负担,如果占领的时间继续增加,将进一步增加美国纳税人的负担。1945—1948年,日本的出口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而且进口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对日援助。也就是说,日本依靠美国的援助确保超过出口三倍的进口,获得粮食和原材料。尽管援助的大部分是后来偿还的贷款,但这对当时的美国来说是较为沉重的负担。 (1)

早在1947年初,美国对日政策设计者的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即从谋求以赔偿为手段惩罚日本变为谋求以减轻日本的赔偿负担为手段来重建日本,防止日本经济继续恶化从而加重美国的负担。同年3月,美国国务院日朝经济处处长马丁在其备忘录中要求对日采取积极的经济计划,以达成下述目标:第一,尽快排除美国支持日本经济的开支;第二,建立有活力的日本经济;第三,允许日本为复兴远东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2) 同年9月,刚上任的美国陆军部副部长威廉·德拉帕访问日本,其出身实业界,因而从减轻美国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为世界的稳定而将德国和日本作为复兴亚洲及欧洲加以利用的角度出发,明确主张将占领目的从“改革”转向“日本经济自立”。 (3)

1947年5月,美国国务院设置以乔治·凯南为主任的政策规划研究室,负责制定对外政策。同年10月,凯南表示反对尽快对日媾和,主张推动日本经济复兴,完善经济、社会体制,增加对共产主义的抵抗力,转换原来的占领政策,应当将日本建设成“友好的、可以信赖的同盟国”。

1948年1月,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的演说中宣称美国的对日政策正在进行修改,“1945年的对日政策,是以日本不再成为侵略的国家而使其彻底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为第一目标的。然而从那以后,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情况。日本的人口增加和粮食匮乏,使社会不安日益扩大,有碍于达到我们所说的和平国家的最初目标,并会便于内外的极权主义的煽动”。“为了今后维持政治安定和建立自由政府,需要日本有健全的自立经济”;“我们也不能长期继续每年支付数亿美元来救济被占领的地区,但要使这项支出能够没有贻误地停止下来,只有让被占领国依靠其生产和出口来进口必要的物品才行”。 (4) 罗亚尔的这个演讲被看作是美国对日政策发生转变的正式信号。

1948年2月,凯南为媾和问题访问日本,前后与麦克阿瑟进行三次会谈。麦克阿瑟同意复兴日本经济,主张早日媾和,但反对日本再军备,其理由是亚洲各国的反对、违反占领目的、宪法禁止日本诉诸战争等。凯南则主张推迟媾和,要求日本重整军备,但首先是复兴日本经济。

1948年10月,美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通过以凯南访日后提出的报告为基础制定的《对日政策建议》(NSC13/2)文件,全面探讨了已经实施的占领政策,并提出在美国援助下重建日本经济、盟军总部的机构缩编及其权限转移给日本政府、缓和剥夺公职处分、停止中间赔偿等,特别强调“在首先保证美国安全保障利益的基础上,此后美国对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日本经济复兴”,“为实现经济复兴,通过辛勤劳动提供生产,维持较高的出口水平,因劳资争议造成的停工减少到最低程度,采取严厉的国内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并尽快实现均衡预算”。 (5)

为复兴日本经济,除停止解散财阀及中间赔偿计划外,最主要的措施是在1948年12月18日颁布《稳定经济九原则》,其内容是:第一,节省财政经费,实现综合预算的真正平衡;第二,促进并强化税收,杜绝偷税漏税;第三,将银行融资范围严格限定于有益经济复兴的事业;第四,制定并实施稳定工资计划;第五,强化物价统一管理;第六,强化外贸和外汇管理,逐步将此权限委让给日本方面;第七,努力振兴出口贸易,改善物资定额分配制度;第八,扩大重要国产原料和工业制品;第九,强化粮食征购体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