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与政府计划
战后日本经济复兴以及实现高速增长,美国因素占较大比重。占领时期日本从美国获得总额约为20亿美元的援助,极大地缓和了日本经济的危机状况,而且根据1962年的债务偿还协定,减免了日本一多半的债务,即偿还4.9亿美元,15年内还清。 (29) 另一方面,媾和后的日本在安全上得到美国的保护,减轻了政府在国防预算方面的压力,可以将更多的资金运用在经济建设上。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对外贸易完全依赖美国。1952年对美出口为2.2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但从美进口为7.6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7%。到1957年,对美出口6.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1%,从美进口12.23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7%。 (30) 特别是纺织产品、木制产品、日用杂货等轻工产品,日本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从1955年的25.4%急速上升到1960年的34.3%。美国国内出现要求限制日本棉纺织进口的运动,1956年9月到1957年1月,双方进行协商,日本采取对美棉纺织品出口实施自主限制措施。 (31)
占领结束后,美国继续向日本提供援助,主要为剩余农产品,其中分为有偿部分和无偿部分。作为无偿部分,1954年3月双方签订《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关于经济措施协定》。对小麦等剩余农产品,5000万美元中以1000万美元为上限作为无偿援助,援助部分在日本销售后的金额转入1954年设置的经济援助资金特别会计,政府将该项资金主要用于防卫产业设备投资的长期贷款,其后贷款也扩大到飞机生产等,管理的金融机构为日本开发银行。同年制定的“关于经济援助资金运用的政令”规定其资金的运用方针,但贷款条件等需要与美国协商。
作为有偿援助,1955年双方签订《日本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关于农产品的协定》,日本政府购买8500万美元(3500万美元的棉花及2250万美元的小麦)的剩余农产品,其采购方式是美国政府以日元换算成相等数额的资金,由美国的进出口银行贷款给日本政府。其中1700万美元作为共同防卫相关费用,另外1200万美元的小麦、脱脂奶粉和300万美元的棉花赠送给日本的学校儿童。为将借入的这部分外汇资金作为财源进行贷款,在1955年设置了剩余农产品融资特别会计。
从美国进出口银行得到的借款对日本的民间长期设备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从1956年8月到1970年7月,日本从该银行共得到包括电力26件4.4亿美元在内的75件9.4亿美元的长期贷款,同时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设备。该项贷款利息比日本国内的贷款低,而且是长期资金,由此扩大了外汇紧缺时期“重厚长大型”产业及飞机运输产业的设备投资。
另一方面,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较为顺利地加入各种国际经济组织。1952年8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同时,日本开始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的谈判,1955年9月正式加入该组织。在此基础上,推动了大规模地引进外资和海外投资。1953年10月,日本首次从世界银行获得贷款,用于关西电力多奈川火力发电厂、九州电力刈田火力发电厂、中部电力四日市火力发电厂;1955年至1956年,世界银行的贷款用于八幡制铁、日本钢管、川崎制铁、丰田汽车、石川岛重工、三菱造船等重工业企业;1957年的贷款用于爱知供水公团,其后逐渐扩大到名神高速、东名高速、首都高速等道路建设方面。另外在1956年8月到1965年2月之间,华盛顿进出口银行长期贷款的用途分别是:火力发电1.9238亿美元,钢铁1.3610亿美元,汽车、航空、化学等1.4968亿美元等。引进外资的总额从50年代前半期的1.39亿美元增加到50年代后半期的7.19亿美元,增加了五倍。 (32)
鸠山内阁成立后,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发展经济的计划性。1955年初,在经济审议厅报告的基础上制定《综合六年计划》,作为经济政策的依据,其目标是“实现我国经济的自立,同时提供逐年增加的劳动力以充分就业的机会”。其中在前三年达到没有“特需”的国际收支平衡,后三年扩大经济规模实现充分就业,在“国际收支平衡”和“实现充分就业”之间更重视后者,与“轻军备、重经济”的吉田路线不同,是以“再军备、社会稳定”为基本路线的政策。
1955年7月20日,将经济审议厅改编为经济企划厅,进一步将经济审议会提出的长期经济计划方案具体化。在审议会提出的报告中,更重视充分就业,但遭到来自各方的批评。例如通产省认为过度期待第二产业吸收大量的劳动者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一来将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扩大就业。如果强调实现充分就业,将会损害国际竞争力,妨碍日本经济的自立。
在接受各种意见的基础上,鸠山内阁在1955年12月决定了战后最初的正式经济计划《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其中将原来六年计划中的“充分就业”修改为“扩大经济规模和增加就业机会”,作为实现五年计划的基本措施有完善产业基础及逐渐贸易自由化体制、为提高自给水平而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以及培养新产业等,其具体内容由相关行政机构加以探讨并提出方案。该计划设想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5%,许多人认为这一目标过高,但为实现“充分就业”的目的,必须将经济规模扩大到能够吸收因合理化、现代化而淘汰的劳动力,因而有必要设计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1955年7月25日,废除了《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等法律。1956年5月,政府设置科学技术厅,推动技术的发明与引进。同年7月,经济企划厅发表了题为《日本经济的增长与现代化》的经济白皮书,强调了技术革新支撑下的现代化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写道:“现在已经不是‘战后’,我们现在面临着不同的事态。恢复性增长已经结束,今后的增长依靠现代化支撑,而现代化的进步也需快速且稳定的经济增长才成为可能。” (33)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确定后,当时的经济增长率已超过其设计的目标,而且经济迅速发展也带来许多问题,需要制定新的经济计划。1957年2月岸信介内阁成立后,经济企划厅开始修改。在经济审议会审议的基础上,同年12月,政府确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其主要内容为“在维持经济稳定的同时尽可能实现高的经济增长率,使国民生活水准确实得到提高,接近充分就业的状态”。其中设定计划期间的实质经济增长率为6.5%,同时也要争取“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普及家用电器等耐久性消费资料,同时增加机械、金属、化学工业等重化工产业的生产能力,使其取代杂货、药品、非金属等产业成为将来出口产业的中心。 (34)
为扩大出口,1958年7月25日,设置政府出资的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为通产省的关系团体,负责实施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在世界各地设置事务所。该机构前身是1951年设置的财团法人海外市场调查会,在大阪财界的支持下,1954年8月与国际展览会协议会、日本贸易斡旋所协议会合并为财团法人海外贸易振兴会。
从长期预测经济的意识出发,1958年岸内阁在经济企划厅综合计划局中设置由四个研究小组构成的方法论研究会,邀请一桥大学教授山田雄三等学者进行研究。1959年又在经济审议会中设置长期经济展望部会和能源部会,邀请东京大学教授东畑精一等人担任研究工作。由于经济发展比预期好,1959年6月,岸首相及自民党开始探讨10年间收入倍增的经济计划。同年11月,岸首相指示经济审议会以综合经济部会为中心制定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