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改革受挫

二、 政治改革受挫

另一方面,为消除国民对政治的不满,海部首相积极推动政治改革。实际上,早在1989年竹下内阁末期,便成立了以后藤田正晴为会长的政治改革委员会,并在5月发表“1989年政治改革大纲”,提出在众议院选举中实施小选区比例代表区并立制。在此基础上,同年6月宇野内阁设置首相私人咨询机构“第八次选举制度审议会”。该审议会在1990年4月向海部首相提出《关于选举制度及政治资金制度改革的咨询报告》,其内容以众议院选举实施小选区及比例代表区并立制为中心,强调通过政治改革实现以政策为中心、以政党为中心的选举,提高政权更替的可能性。

尽管在野党及学术界希望实施小选举与比例代表区合计计算选票的并用制,但选举制度审议会建议实施倾向于小选区制的并立制,其理由是可以明确反映民意,增加政权更替的紧张感。咨询报告建议众议院总议席为501个,其中选举一名议员的小选区301个,选举复数议员的比例代表区200个;小选区投票为候选人名字,比例代表区投票为政党名字;全日本划分为11个比例代表区,小选区候选人可以同时进入比例代表区名单。另外在政治资金方面,咨询报告建议每个政治家可有两个政治资金筹措团体,企业或个人政治捐款超过100万日元必须公布其名字与金额,违反选举法时秘书也具有连带责任,当选无效且在五年之内禁止参加竞选。

1990年7月,“第八次选举制度审议会”提出题为“参议院选举制度改革及政党公费补助”的第二次咨询报告,建议仍然维持252个参议院总议席,在100个席位的比例代表区中实施“非拘束名薄式”的选举,即在投票时既可写候选人名字,也可写政党名字,当选者不按名单的顺序而是按照得票多少决定。另外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政党实施公费补助,但有公布其使用说明的义务。 (7)

海部首相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以内阁的命运”为代价实施选举制度改革,并为此访问自民党顾问及在野党,寻求对选举制度改革的理解和支持。但选举制度涉及政党乃至政治家个人的命运,因而反对声音较大。在野党反对小选区比例代表区并立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对中小政党绝对不利,自民党议员面临选区划分将影响到自己竞选的问题,因而对选举制度改革持消极态度,结果未能在1990年提出相关法案。 (8)

1991年7月,海部内阁决定政治改革相关三法案,并提交8月5日召集的121届临时国会审议。相关三法案分别是《公职选举法修正案》、《政治资金限制法修正案》及《政党补助金法案》,其中《公职选举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在众议院选举中实施小选区比例代表区并立制度,在471个总议席中,300席来自小选区,171席来自比例代表区,在比例代表区得票率未满2%的政党不能获得议席。竞选中可以挨门逐户访问,扩大违反选举法时的连带责任制;《政治资金限制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是企业等团体的政治捐款原则上提供给政党,政治家的政治资金筹措团体限制在两个,单项捐款金额限制在每年24万日元,其他政治团体公开标准为每年1万日元以上;《政党补助金法案》按照每位日本人250日元的标准(300亿日元)向政党提供政府补助金,按照政党的议员数量以及选举时获得选票数额分配。 (9)

在该届临时国会上还有其他重要法案审议,例如《证券交易法修正案》和《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案(PKO)》等。在1991年6—7月之间,大型证券公司在股价暴跌时给予顾客非法巨额补贴的“证券丑闻”以及证券公司与黑社会勾结的事实曝光,临时国会为此传唤证人,并为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态而通过了《证券交易法修正案》。进入9月以后,国会开始审议政治改革相关三法案,9月10日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做宗旨说明,然后进行三天的质疑,13日开始在政治改革特别委员会审议。

同年9月19日,海部内阁将《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案(PKO)》及《国际紧急援助部队派遣法修正案》提交国会审议,并加入当地发生武力冲突时中止维持和平活动并撤回人员、向国会报告制度等内容,但因派遣自卫队参加携带轻武器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遭到在野党的反对,民社党进一步要求加入“事先得到国会承认”内容,最后决定该法案在下一届国会上继续审议。另外,在该届国会上通过了《国会法修正案》,将每年12月召集的通常国会改为每年1月召集。

在政治改革和派兵海外问题上,在野党的步调也难以统一。社会党在1989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获胜后,为在野党联合组织政权,山口鹤男书记长在社会党全日本选举对策委员长及书记长的会议上表示维持《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自卫队,但公明党、民社党要求社会党进一步改变政策。土井多贺子委员长在9月10日召集的社会党全日本政策研究集会上提出“挑战新政治”的建议,即在具体内容上承认日美安保、自卫队、原子能发电等,但作为宪法学者,同时为强调社会党的特色而在总体上否定其政策的转换。这个结果引起公明党、民社党的不满,民社党在10月25日发表“永末目标”,公明党也在10月30日发表“石田见解”,均强调与社会党的差异。 (10)

海湾危机后政府提交国会审议《联合国和平合作法案》时,在野党均反对该法案,但在其后自民党、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举行四党干事长或书记长会议时,社会党主张在非军事的民众生活领域组织直属联合国的常设合作队,反对包括军事领域的PKO活动,因而退出四党协议。1990年11月,自民党、公明党、民社党发表“关于国际和平合作的协议备忘录”。海湾战争爆发后的1991年1月底,社会党举行的大会充满“反对战争”的声音,但支持社会党的“全电通”“全递”“全日通”“城市交通”“非铁金属劳联”等五个工会组织向社会党提出意见书,表示反对社会党在消费税、《联合国和平活动法案》、政治改革等问题上的表现,认为阻碍了联合政权的形成,希望重新开始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社民联之间的联合政权协议,挑战自民党政权。

1991年4月7日,举行统一地方选举中的都道府县选举。虽然社会党推荐的候选人赢得北海道、神奈川县、福冈县等地知事,但在议会选举中,当选者减少98名。特别是在东京都知事选举中,现职知事击败自民党、公明党、民社党推荐的候选人当选,社会党推荐的候选人得票率仅为6.3%,不仅落后日本共产党的候选人排名第四,而且还被没收了候选人事先缴纳的保证金。 (11)

统一地方选举后,读卖新闻社对社会党国会议员进行的调查表明,认为选举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现实对应政策不足,约为47.2%,认为领导能力不足者为39.6%。在社会党今后的改革方面,认为在政策方面增加现实对应能力为改革方向者最多,为74.8%,主张强化党本身者为27%等。 (12) 5月10日,“联合”工会发表“形成担当政权的新政治势力”,推动社会党改变政策。5月15日,社会党组成以田边诚为首的“改革委员会”,并在6月20日提出“政治改革与社会党的责任”报告书,强调在基本政策、组织结构、联合其他政治势力、重视国会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正视日美安保条约、自卫队、朝鲜半岛、原子能发电等方面改变以前的政策。

1991年7月,土井多贺子以统一地方选举失败为由辞去社会党委员长职务,并推荐田边诚为下一任委员长。在社会党新领导机构成员的选举中,田边诚以56.05%的得票率击败得票率为43.95%的上田哲当选为社会党新委员长,山花贞夫当选为书记长。田边诚与“联合”工会乃至自民党的关系较为密切,并在任委员长后表示时代已经发生变化,即从意识形态的联合转变为政策一致的共生,因而联合更广泛的政治势力实现社会民主主义。

海部首相表明不再参加下一任自民党总裁选举后,竹下派没有成员参加竞选,安倍晋太郎在1991年5月去世,因而派系领袖宫泽喜一、渡边美智雄、继承安倍派的三塚博参加竞选。年仅49岁的竹下派代理会长小泽一郎在自己的事务所分别面试三位候选人,其中宫泽72岁,渡边68岁,三塚64岁。在经过小泽、竹下登、金丸信等竹下派干部会谈和竹下派成员全体会议讨论后,决定支持宫泽。10月27日,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宫泽以285票当选,渡边获得120票,三塚获得87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