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列岛改造论

二、 日本列岛改造论

作为内政的重要政策,田中政权提出改造日本列岛的计划。实际上,早在佐藤政权时期,一度受到冷落的田中担任自民党城市政策会长时,便汇集自己的秘书、通产省、大藏省、建设省的官员以及专家学者制定了“城市政策大纲”。在此基础上,1972年6月11日,通产大臣田中角荣发表了《日本列岛改造论》。其主要观点是: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一带人口过度集中,出现住宅不足、交通堵塞、大气污染等弊端。与此相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出现了“过疏”的弊端。为解决上述问题,将第二产业从“过密”的城市转移到“过疏”的农村,同时带动劳动力转移,形成以25万人口为基准的城市,预防公害的发生,完善住宅、公共及教育设施,使其具有充分的城市功能。为将各城市的生活条件平均化,应利用新干线或高速公路组成交通网络。

在此计划基础上,制定《工业再配置促进法》,将减少工厂地区作为转移地区,将接受工厂地区作为诱导地区。政府在诱导地区支出诱导补助金,在转移地区征收移动税。结果无论是诱导地区还是移动地区,均发起请愿运动。政府只好修改法案,增加15%的诱导地区,减少50%的转移地区。1972年9月14日,政府批准青森县陆奥小川原开发计划,为列岛改造的最初计划。另一方面,在可以预见成为新城市的地区,以综合商社为中心的大企业投机性抢购土地,引起地价飞速上涨。1973年4月,建设省公布了全日本5490个地区的地价,一年时间内地价平均暴涨30.9%。城市居民获得住宅的梦想被打破,对田中内阁的不满开始上升。

伴随着地价的高涨,物价也在上升。全国消费者物价综合指数在1972年以前年均增长率在4%—6%之间,但1973年上升11.7%。批发物价原来的增长率在2%—3%,但1973年上升15.9%。 (9) 与物价上升相反,田中内阁的支持率在下降。朝日新闻社在1973年4月做的舆论调查显示,内阁支持率为27%,与1972年8月的62%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在不支持的理由中,“物价高”占压倒多数。朝日新闻社在同年6月东京都议会选举时的调查显示,东京居民对田中内阁的支持率只有17%。7月田中政权一年时的调查显示,支持率为25%,不支持率为49%。 (10)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7日,参加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波斯湾6个产油国宣布提高70%的原油公示价格,同时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10个成员国决定按照每月5%的速度削减原油生产,减少对“非友好国家”的石油出口。其后石油价格迅速上升,1974年1月的石油价格比1973年1月上涨了四倍。 (11) 99.7%的石油消费以及90%初级能源依赖进口的日本受到严重冲击,通产省决定从同年10月中旬开始对电力、钢铁、石油化学等产业实施行政指导,并探讨呼吁普通消费者节约的对策。但企业与国民产生危机感,11月2日,“厕所用纸将产生断货”的流言使尼崎200名家庭主妇涌到超级商场,将有关商品一抢而光。抢购风蔓延日本列岛,抢购的商品也扩大到砂糖、肥皂及洗衣粉等,引起物价迅速上涨,福田行政管理厅长官将其称为“狂乱物价”。

图5-1 石油价格的变化

11月16日的内阁会议决定成立以田中首相为本部长的“紧急石油对策推进本部”,并决定了三大事项,即“石油紧急对策要纲”——削减10%的石油及电力的使用量、缩短百货商店与超级商场的营业时间、自我限制深夜电视播放;“消费节约运动”——节约霓虹灯等的使用、减少20%的电梯使用量、家庭用轿车自我限制使用、室内温度控制在20度、停止长明灯及电视收音机通夜播发等;“政府机构节约要纲”——关闭窗边和楼梯的电灯、控制使用公车、公务员自我限制使用汽车等。 (12)

日本银行在1973年4—8月间,连续五次提高官定利率,实施金融紧缩政策,政府也决定延期实施1973年度8%的公共事业费,但仍未控制物价,东京都11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月比上升14.8%。根据OECD在同年9月的调查,过去一年的物价上升幅度日本最高为14.6%,英国为9.4%,美国为7.4%。1973年日本全国平均地价上升30.4%,上升幅度最高的埼玉县为44.1%。少数人因地价上升获益,1972年最高收入的100人中,有94人是因买卖土地所致,更多的人却因地价高昂导致拥有带庭园住户小楼的梦想破灭。 (13)

因爱知揆一大藏大臣在11月23日突然去世,田中首相改造内阁,任命自己的政治对手福田赳夫为大藏大臣。在经济政策上,福田反对田中的高速增长,主张稳定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实施紧缩政策,但迫于形势,田中甚至答应福田的要求,让保利茂担任行政管理厅长官。福田就任后立即表示“最优先考虑克服通货膨胀,其后再考虑列岛改造”,田中首相也指示延期实施新干线和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

在12月1日召开的第72届通常国会上,提出《石油制品需求稳定法案》和《稳定国民生活紧急措施法案》,国会众参两院仅用两个星期就审议通过了这两个法案。前者规定政府决定石油的分配、零售价格,石油供需双方向通产大臣提交生产及销售计划,政府可以劝告改变计划并对违反者采取惩罚措施;后者规定政府有权制定标准价格、特定标准价格制度甚至颁布物价统制令,违反者予以曝光并给以惩罚。

在该届国会上,执政党的物价对策以及政治资金问题遭到在野党的严厉追究,同时大企业首脑作为听证人也传唤到国会,查明大企业趁物价上升赚取巨额利润的活动。尽管财界四团体发表了企业自我限制囤积居奇、搭车涨价的行为,政府也颁布了对企业在通货膨胀获得利益征税的《公司临时特别税法》,但国民对政府及自民党的不满仍在增加。

为应付1974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田中首相付出全部精力,不仅每日花费200万日元租用直升飞机作为全国游说的工具,而且推举许多电视明星和高级官僚作为候选人。5月11日,田中首相从德岛县开始竞选演说,共在46个都道府县的147个地点进行了演说,行程达到4万公里。自民党特别是田中派动用大量资金进行选举,另外委托大企业承包选票,即该企业全体人员统一投票给自民党指定候选人,例如三菱集团投票给原官僚坂健、日立集团投票给演员山东昭子、丰田贩卖公司投票给NHK播音员宫田辉等。大企业不仅向自民党提供政治资金,而且动员自己的工人投票给自民党候选人,反而强化了自民党是大企业代言人的不利形象。 (14)

选举结果为自民党当选62人,社会党28人,公明党14人,日本共产党13人,民社党5人等。自民党得票率地方区减少4.4%,全国区减少0.1%,比改选前减少9个席位,参议院执政党、在野党的席位进一步接近。在此次选举中,违反选举法的事件比上一次选举增加37%,人员增加71%,被拘留者达1287人,被逮捕者142人,为历史最高。

在7月24日召开的临时国会上,田中首相没有进行施政演说,自民党内部也出现批判声音,甚至在决定会期时,福田派和三木派的议员没有服从党的决定。尽管田中首相发出开除出党的警告,否决了在野党陆续提出的内阁不信任案和首相问责决议案等,但常设委员会委员长职位多数被在野党获得,甚至日本共产党也获得一个,而且该届国会没有审议任何法案就在31日结束。

受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事件的鼓舞,《文艺春秋》委托自由撰稿人立花隆、儿玉隆也撰写有关田中政治资金以及全权管理田中政治资金女性秘书的文章。经常一番调查和采访后,《文艺春秋》1974年11月号刊登了立花隆的《田中角荣研究——其金脉与人脉》和儿玉隆也的《寂寞的越山会女王》。立花隆的文章主要剖析了田中角荣作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政治家,利用政府出资修建道路、港口、桥梁、机场、水坝等公共设施的机会,或者成立皮包公司承包这些工程,或者利用皮包公司事先购买将要修建公共设施的土地,然后寻找最佳时机将其卖掉,从中获取巨额利润;儿玉隆也的文章叙述了管理田中政治资金的秘书佐藤昭从年轻时代进入田中事务所的经历和该事务所内部状况等。

该杂志10月9日发行后并未引起轰动,22日外国记者特派员协会向田中首相提问报道是否准确,田中首相回答说个人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不能相提并论、收入报告没有问题、政治家应当公布财产等。其后包括全国性报纸在内的各种媒体均大量报道了田中首相的政治资金问题,社会党议员在国会中加以追究,自民党内三木、福田、中曾根三派的22名年轻议员组成“党重建议员联盟”,要求追究真相。尽管田中首相在10月末出访大洋洲三个国家,并在11月中旬改造内阁后接待了作为历史上首次访问日本的美国总统福特,但在11月26日最终表示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