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武夫政权
1974年11月田中首相表示辞职后,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准备参加自民党总裁竞选。大平派、田中派主张对自己有利的选举,但福田派、三木派认为激烈的总裁选举导致了田中政治资金问题,因而主张协商解决,并表示抵制引起国民质疑的总裁选举,甚至不惜脱离自民党另组“三木新党”。 (23) 作为协调者的自民党副总裁椎名悦三郎从清廉形象、改造自民党体制、组织现代化意识的立场出发,最后裁定三木武夫为新总裁。
12月2日,得到自民党国会两院议员全体会议认可的三木武夫新总裁宣布五项方针,即改革总裁选举方式及政治资金、选举等,提出通货膨胀及经济萧条对策,杜绝虚伪政治,进行国际协调,与在野党对话等。9日,三木武夫在国会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获得过半数,组阁时起用福田赳夫为副首相兼任经济企划厅长官,大平正芳留任大藏大臣,中曾根康弘任党的干事长等。
三木武夫反对等待型政治,也不重视事前协调,主张修正资本主义,因而在党内和经济界存在不少反对声音。尽管具有清廉形象,但其政治资金问题在国会中仍然遭到在野党的追究。三木内阁成立后支持率为45%,有关保守政权继续存在的原因,41%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在野党的责任。
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自民党势力的逐渐减弱,各在野党均提出非自民党联合政权构想,当时的社会舆论也有这种倾向。例如1973年底《每日新闻》的舆论调查显示,田中内阁的支持率跌落到22%,在不支持田中内阁的人中,有25%的人希望自民党政权,有24%的人希望社会党与日本共产党联合政权。 (24) 因此,在1974年7月参议院选举之前,公明党提出了由社会、公明、民社三党组建“中道革新联合政权”的构想,社会党提出由反自民党的全部在野党参加的“国民联合政权”构想,民社党提出将日本共产党排除在外的“革新联合国民政府”构想,共产党提出只与社会党内革新阵营联合的“民主联合政府”等。日本共产党与创价学会甚至在1974年12月达成协议,约定10年内互不干涉。
三木武夫首相在1974年12月26日公布了自己的财产,第二天发表改革自民党总裁选举方式、修改政治资金限制法、修改公职选举法等方案,并表示其后半年内倾注全部精力加以实现。三木武夫认为自民党总裁由自民党的国会议员和地方议会议员选举产生是“金权政治”的根源,应修改为首先由10名以上国会议员推荐候选人,然后由中央及地方全体自民党党员投票确定前两名,最后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新总裁,但这一方案遭到田中派和大平派的强烈反对而搁浅。
1948年制定的《政治资金限制法》有许多漏洞,其后政治资金丑闻不断。三木内阁提出的《政治资金限制法修正案》包括从数量和来源上对政治资金捐款进行限制、政治资金公开化、鼓励个人捐献政治资金、明确政党与政治团体的区别等内容。另外,《公职选举法修正案》的内容包括扩大选举的公共成分以减少费用、限制包括发放传单海报机关报等在内的选举宣传活动、实施连坐制度以取缔选举违法行为等。但这两个法案提交国会审议后,不仅遭到在野党的反对,特别是公明党、日本共产党反对限制选举宣传活动并结成两党共同斗争方式,自民党内对政治资金的限制也大为不满。因此,两个法案经过实质性修改后在国会闭幕当天通过。
另一方面,三木武夫首相从自己的理念出发,准备修改《禁止垄断法》,以加强对大企业的限制。石油危机爆发后,企业的趁机涨价牟取暴利行为遭到社会舆论批判,公平交易委员会也发现大企业有垄断行为,因而在1974年9月提出加强对企业管制的《禁止垄断法修改试案大纲》。三木武夫首相在首次内阁会议上提出将大企业分割为小企业的彻底修改方针,并在1975年4月制成法案提交国会审议。 (25) 但该方案遭到财界的强烈反对,其理由是经济萧条时期分割企业将削弱企业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其压力下,自民党内部也出现强大的反对势力,因为自民党需要财界捐献的巨额政治资金。在自民党的刻意安排下,该法案经过大幅修改后通过众议院的审议,但7月4日在参议院以审议未完的名义成为废案。
1975年7月23日,宫泽喜一外务大臣访问韩国,就重开因金大中事件中断的日韩部长级会谈达成协议。8月5日,三木首相访问美国并与福特总统会谈,会后发表的共同声明强调韩国安全对东北亚安全的重要性。为平息党内鹰派势力的不满,三木首相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以个人的身份,作为现任首相战后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1974年5月,自民党向国会提出以国家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靖国神社法案》,遭到在野党的强烈反对,虽然在众议院强行表决通过,但在参议院成为废案。
同年9月30日,昭和天皇夫妇访问美国。现任天皇初次访问外国是在1971年9月27日到10月14日,当时昭和天皇夫妇访问了丹麦、比利时、法国、英国、荷兰、瑞士、联邦德国等。不仅国内过激派学生阻止天皇出访,而且在访问国家也有反对的示威游行,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因战时日本军队虐待战俘问题出现抗议天皇访问的活动。天皇回国时顺路在美国逗留,尼克松总统邀请访美,但因第二年发生的“水门事件”而辞职,福特总统访日时再次邀请。天皇访问美国受到欢迎,10月14日回国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理解战时美国投下原子弹,但在访美之前以宪法上难以拒绝为由回避了自己的战争责任。
为克服经济萧条,三木内阁成立后立即设置了副首相兼经济企划厅长官管辖的经济对策阁僚会议,并在第一次会议上决定了以下方针:以相当于国际水平的节制增长为目标、1975—1976年为“调整时期”、控制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率以控制工资上涨等。其目标是1975年3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率比前一年上升15%,1975年度保持在一位数水平,但为防止“春斗”大幅度增加工资,金融缓和政策暂缓实行。
1975年2月24日的经济对策阁僚会议决定实施以顺利向中小企业融资、促进公共事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萧条对策,3月24日、6月16日、9月17日连续决定了其后数次萧条对策。在物价趋势和“春斗”状况稳定后,日本银行在同年4月16日、6月7日连续两次下降官定利率,从9%降到8%。 (26) 同年11月,一般会计补充预算成立,因税收不足,特地制定允许发行赤字国债的《财政特例法》,当年发行2.29万亿的赤字国债。在1976年度的政府财政预算方案中,国债比重占29.9%,而且1960年一直减免所得税的政策也首次停止。由于经济政策效果的显示需要时间,因而1975年的经济形势最为严重,同年第四季度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仅相当于1973年同期的13%,失业人数也达到85万人。
1975年11月,根据法国总统的建议,在巴黎郊外举行第一次发达国家首脑会议,有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参加,日本方面三木首相、宫泽外务大臣、大平大藏大臣出席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的问题,在会后发表的宣言中强调自由民主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的重要性、防止外汇市场剧烈波动、节省能源以及开发替代能源、发展中国家赤字对策的必要性等。
同年11月26日,三大国营公司(日本国有铁道、日本电信电话公社、日本专卖公社)与五个国营企业(邮政、国有林业、印刷、造币、酒专卖)为争取罢工权而罢工,八天之间日本列岛的铁道干线处在瘫痪状态。三木内阁和企业计划有条件地给予罢工权,但田中派和大平派反对,自民党内强硬论也占绝对优势,三木首相只好发表否认公共企业工人罢工权声明,要求终止罢工。组织罢工的“公共企业等劳动组合协议会”(简称“公劳协”)在舆论压力下停止罢工,斗争以失败告终。 (27)
1976年2月4日,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跨国公司小委员会证实,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制造公司为推销飞机曾向日本政府高级官员行贿。消息传来,三木首相反应迅速,6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表示追查到底,并通过外务省要求美国政府提供所有资料。23日,众参两院通过要求美国国会与政府提供所有材料的决议,三木首相也亲自写信给美国福特总统。24日,日美签署司法互助协定,规定美国向日本检察机关提供材料,日本可委托美国方面审讯美国有关人员。与此同时,国会传唤了与该事件有关的国际兴业社主小佐野贤治、全日空社长若狭得治及副社长渡边尚次、丸红会长檜山广等,东京地方检察机关调查住院的儿玉誉士夫,并以漏税嫌疑给予起诉。
4月10日,美国参议院的材料送到东京地方法院。从6月开始,东京地方检察机关陆续逮捕涉嫌人,包括若狭、檜山等。7月27日,检察机关逮捕前首相田中角荣及其秘书榎本敏夫,并在8月16日以“受托受贿罪”和“违反外汇法罪”给予起诉。后来查明田中在1973年8月到1974年3月任首相期间前后四次从檜山等人手中接受洛克希德公司现金4亿日元,利用职权指示运输大臣进口该公司生产的飞机,为“洛克希德案件”。
在调查“洛克希德案件”的过程中,6月13日,河野洋平、田川诚一等六名议员为显示与腐败告别而脱离自民党,并在25日组成“新自由俱乐部”。同年10月,宇都宫德马为抗议“洛克希德案件”和“金大中事件”脱离自民党,随即辞去议员职务。但自民党内绝大多数人担心引火烧身,开始掀起“倒三木运动”。
8月4日,田中派召开全体会议,通过要求三木下台的决议。17日,田中交纳2亿日元保证金后获得保释,“倒三木运动”高涨起来。19日,福田派、大平派、田中派组成有270名自民党国会议员参加的“确立举党体制协议会”,要求仍然积极追究“洛克希德案件”的三木首相辞职。但三木首相利用社会舆论给予抵抗,反对派也因在推荐后任总裁问题上意见不一而暂时停战。
其后三木首相进行内阁改造,除福田副首相、大平大藏大臣外全部更换。但到10月21日,在福田和大平在后任总裁问题上达成妥协后,“确立举党体制协议会”推荐福田取代三木担任首相。11月5日,福田辞去副首相及经济企划厅长官职务。
由于“第四次防卫计划大纲”在1976年结束,三木内阁在10月29日决定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明确平时防卫力量的最高标准,注重防卫力量的质量。另外决定防卫计划大纲每年制定一次,防卫费也不得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1977年度的防卫费为国民生产总值的0.88%,1978年度为0.9%。 (28)
1976年12月17日大选是战后唯一一次议员任期届满举行的选举,由于自民党内部的矛盾和分裂,另外还有“洛克希德案件”的影响,虽然总议席从491席增加到511席,但自民党仅获得249席,比上次还少22席。选举后发展无党派议员加入自民党,才勉强达到过半数的263席;社会党获得123席,增加5席;公明党获得55席,增加27席;民社党29席,增加9席;日本共产党议席减半,获得17席;新组建的新自由俱乐部势头较旺,获得17席,增加12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