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于平衡的外交
由于小泉在执政的5年多时间里顽固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导致日本和中国的政治关系严重倒退,同时也使日本的亚洲外交陷入孤立的困境。因此,在首相更替之际,日本国内外要求改善中日关系的呼声十分高涨,对新任首相如何处理中日关系也充满了期待。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希望中日关系能够改善,以利于地区、国际局势的稳定。美国国务卿赖斯表示希望中日关系获得改善,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也表示期待日本与中、韩两国努力构筑建设性的关系。
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后,中日两国的相关部门迅速就安倍访问中国达成一致。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安倍首相于2006年10月8—9日对中国进行了被舆论界称为“破冰之旅”的正式访问。中国是安倍就任日本首相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也是日本领导人5年来首次访华。在日本战后60多年历史上,安倍是第一位将中国作为首访国的首相,反映了其希望打破中日关系僵局、以访华为契机改善两国关系的迫切愿望。10月8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安倍首相访华。仪式结束后,温家宝总理和安倍首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会谈。10月8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会见了安倍首相。当日中日双方在北京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安倍首相在访华期间与温家宝总理就年内启动中日历史共同研究达成共识,11月,胡锦涛主席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APEC会议期间会晤安倍首相时对该共识再次予以确认。11月16日,李肇星外长和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就“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实施框架”达成一致意见,决定中日两国学者将基于《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及《中日联合宣言》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以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对中日历史进行共同研究。
安倍首相访问中国后在10月9日访问韩国,恢复了中断一年的首脑互访和会谈,并就历史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交换了意见。当天朝鲜宣布核试验成功,日本不仅再次带头推动联合国通过对朝制裁的决议案,而且对朝采取追加制裁措施,决定禁止向朝鲜出口高级食物材料和贵金属等24种商品,同时全面禁止进口朝鲜产品以及所有朝鲜船只进入日本港口。安倍首相在与朝鲜邦交正常化谈判及解决“绑架问题”方面没有任何进展。
安倍首相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同时,也到处推广“价值观外交”,在战略上对中国加以防范。2007年1月11日,安倍首相在布鲁塞尔与欧盟主席巴罗佐会谈时表示,日本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同年8月22日,安倍首相在印度议会发表讲话,呼吁由民主制国家组成“大亚洲”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印度、美国和澳大利亚,却将中国排除在外。
另外,安倍首相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言论不仅引起亚洲邻国的强烈抗议,也影响到日美之间的政治关系。2007年3月1日,安倍首相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战时日本政府曾强迫亚洲国家的妇女充当日军“慰安妇”,对此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表声明指责其言论有意混淆历史事实,深表遗憾。3月26日,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发表谈话,要求日本继续“以直截了当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二战期间日军强迫被占领国妇女充当“慰安妇”问题。安倍首相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对“慰安妇”问题表示道歉。
在福田康夫任首相期间,推动中日关系的继续发展和恢复日美关系成为日本政府的外交重点。另一方面,在内政上难以做出成绩的背景下,福田首相希望在外交方面能够为自己的政权加分。其主要措施包括努力改善邻国关系,积极主办大型国际会议,在提高日本国际形象的同时,获得国民的支持。因此,福田政权成立后,积极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2007年11月20日,福田首相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加坡会晤,并表示温家宝总理2007年4月对日本的访问增进了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友好感情,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双方今后共同的中心任务是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应日本海上自卫队邀请,中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在11月28日到12月1日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12月1日,首届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交流、加强节能环保合作、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和加强多边及区域经济合作四大领域坦率交换意见,增进了相互理解。
在2007年12月27日,福田首相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在28日上午与温家宝总理举行的正式会谈中,福田首相明确表示日本不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不支持“入联公投”。28日下午福田首相在会见胡锦涛主席时表示日本期待同中国一道努力,加强合作,扩大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推动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不断取得更大成果。在北京大学发表的演讲中,福田首相阐明了构成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三大核心支柱——互利合作、国际贡献、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赖。
2008年1月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后,日本政府立即捐赠一批价值5700万日元的救灾物资;2月26日,日本自卫队联合参谋长斋藤隆海军上将访问中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5月6日访问日本,并同福田康夫首相就中日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发生特大地震,日本政府宣布向中国提供5亿日元的紧急救援物资。6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原则共识;6月2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级导弹护卫舰“涟”号驶入湛江港,开始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7月9日,应邀参加北海道洞爷湖八国集团峰会的胡锦涛主席在主会场温莎酒店会见了福田首相;8月8日,福田首相夫妇出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在对美关系上,福田首相明确表示“以日美关系为主,首先是与美国的外交”,在2007年11月访问美国,巩固和强化日美关系。同时强调指出“必须展开以日美同盟关系为基础的合理的亚洲外交” (7) ,即“日美同盟和亚洲外交的共鸣”。另外,在朝核问题及“绑架问题”上,福田首相也强调压力与对话,即注重对美协调,对朝鲜采取软硬兼施的灵活外交手段,逼其就范,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中韩的沟通,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双边难题。因此,福田政权时期日本采取的是一种倾向平衡的外交政策。
提倡“自由与繁荣之弧”的麻生太郎上台后也改变态度,其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中国和韩国对日本来说是重要的伙伴,应与两国进一步增进“互惠与共益”,日本必须与这两个国家以及东盟推进多层次合作,为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而共同努力。其后麻生首相在日本国会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发表施政演说,再次明确表示要“与以邻国中国、韩国及俄罗斯为首的亚太各国构筑地区稳定与繁荣,共同成长”。
2008年10月24日,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华出席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的麻生太郎首相,并共同出席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招待会。11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秘鲁首都利马再次会见麻生首相,双方还就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交换了意见,麻生表示希望中日领导人继续保持频繁互访和接触;12月13日,温家宝总理、麻生首相、李明博总统等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日本福冈举行会议,发表共同声明和行动计划,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及经济危机。
麻生首相之所以在对华方面采取积极姿态,除福田康夫内阁面临的相同客观因素外,主要是因为经济衰退与政局不稳的内政问题。另一方面,麻生首相积极维持中日关系继续发展的原因除其政权不稳需要较好的外部环境外,还与日美关系出现裂痕有较大关系。因为美国政府不顾日本的再三反对,最终在2008年10月11日正式宣布将朝鲜从所谓“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中删除,而且在宣布消息前30分钟才通知日本政府,不仅使日本政府措手不及,也使解决日本国内政治需要的“绑架问题”更为虚无缥缈,结果引起日本朝野的普遍不满。
尽管如此,麻生首相仍然十分重视发展与大国的关系。2009年2月18,麻生首相访问俄国萨哈林岛,与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北方领土问题举行会谈;同月24日访问美国,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会谈,就加强日美同盟关系达成共识;4月29日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会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