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小说的欧化倾向
2025年09月26日
周立波小说的欧化倾向
邹理/中南大学文学院教师、博士
周立波的成名作无论是《暴风骤雨》还是《山乡巨变》,都体现了他对方言土语的娴熟运用,语言的民族化是周立波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暴风骤雨》刚发表不久,就有人注意到了周立波的语言特色:“我觉得《暴风骤雨》是目前报导农民土地斗争的优秀作品之一。用农民的语言,写农民的生活,表达农民的感情,特别是表达农民的革命情绪,如此鲜明强烈,如此真实,这是解放区文艺创作的一个基本特色。同时,因为作者真实地表现了农村,所以作品的地方色彩也很丰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风格。”xxx如果说《暴风骤雨》写的是发生在东北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作家用东北方言写作还有不够成熟的地方,那么出生于湖南益阳的周立波描写自己家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方言土语运用上就更加熟练和自然了。王西彦在评价《山乡巨变》中的语言风格时说:“应该说,在《山乡巨变》里,立波同志在方言土语的运用上,是相当成功的。尤其象我这样的读者,虽然不是湖南人,却在农村里生活过,工作过,听得懂湖南话,读起来就感到很亲切。有些段落,我一面轻声诵读,一面点头微笑,觉得立波同志写得实在好,有味道。”xxx周立波这两篇名作发表后,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了他作品中的方言特色,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周立波用地道的方言创造了他的农村题材小说,但他并没有拒绝欧化的语言,事实上欧化语言在周立波的创作生涯中自始至终都存在,而且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运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