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话》影响下与时俱进的周立波
2025年09月26日
在《讲话》影响下与时俱进的周立波
李建东/江苏省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
宋新军/江苏省南通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在被称为“毛泽东文学时代”的理论经典《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虽然已经发表了70周年,但其影响下的解放区文艺、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等独特的文学发展阶段,不仅呈现着郁勃而鲜明的时代精神,而且在从“五四”文学到新世纪之交的文学的百年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中,既承上启下,又独立自足,对于百年文学思潮,提供了最具意识形态性质的理论借鉴。这期间产生的一系列文学作品,无论是被称为“赵树理方向”的解放区乡土派小说,还是试图概括十七年文学总体风貌的“三红一创”,都将以其独特的写作范式和思想内容,给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艺术长廊,留下浓彩重墨的画幅。以《暴风骤雨》而荣获斯大林文学三等奖的周立波,就是这一文学时代的杰出代表。他对西方文学异常熟悉而钟情,又对中国传统风格的民族形式和民族语言进行着长期而不懈地探索和创作实践;他原籍湖南益阳,留恋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方热土,并且后来创作了浓郁湘味的《山乡巨变》,而他得以闻名的则是描绘东北土改运动的《暴风骤雨》。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域风格和语言特色,能够在周立波笔下妙然天成。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论述的“政治与艺术的关系”、“工农兵方向”、“知识分子改造”这三项核心命题,都能够在有意识学习领会《讲话》精神的周立波身上体现出来,并非常具有代表性地融汇在他的创作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