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市场化时代,周立波先生的作品能让人们增加对市场化时代以及生活进步性的思考。市场化时代虽然是由经济活动推动的,但它更深入持久的影响却是在文化领域和生存观念领域,虽然不同的生活风格、生存态度、生命价值相互碰撞或者融合,但却不得不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和文学表现中思考我们共同的生存问题,比如,在新的文学作品中、在更年轻的一代中,价值观逐渐淡化以至无价值化,这深刻地影响了今天的生活方式和写作方式,自然也影响到了关于乡土文学的认识和写作。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学的文化身份和叙事品质被不断改造和借用,文学叙事中的乡村,不是被改造为政治革命的基地,就是被改造为民间神话和小农情结的保存地。市场化意识形态使许多人误以为文学发展应该被市场带动、文学意识应与商业意识结盟。这里的误读在于:人们误将市场化当作现代化和文学真实性的唯一选择和全部存在。在这样的生存观念和文学意识中折射出的乡土生存形象,不但与乡土情结和千年意识无关,而且是与其矛盾的,人们不再会注重纯粹的乡土文学观念和乡村生存形态,而是千方百计地将其转化为与市场化现实相一致的乡村生存形象。

在中国进一步将现代化推进为市场化时,无论文学意识还是生活意识都面临着新的选择。战争与革命的政治化乡土文学表现,与市场化时代文学与市场化意识的合谋有极相似的本质意识。在这样的时刻,古典的田园生存意识已经不在市场化的乡村中停留,而20世纪初现代文明与古典文明之间的激烈矛盾也已悄然漂移,从未有过的利益主义、物质主义与乡村意识结合,彻底冲垮了乡村文明的古典堤坝和千年纯朴。本来因对现代文明向往又留恋田园生活而产生的乡土文学,在市场化时代变成了与现代性相背离的一种文学表现。

而在当年周立波先生的作品中,乡土生活和乡土文学写作不仅是由一种政治格局牵动所致,也是由特定的生存价值观念所致。因此,从不同的生活风格和写作方式来看待周立波先生的作品时,人们的观念和态度可以不同,但也可以相互参照而建立重新观察那样的生活和写作的新视角,于是我们需要这些作品这样的朴实立场来启示和激发我们,以避免我们被今天的浮华和矫情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