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子间”里隐藏的“信息密码”——周立波20世纪30年代外国文学译介活动的社会学考察
2025年09月26日
“亭子间”里隐藏的“信息密码”——周立波20世纪30年代外国文学译介活动的社会学考察
岳凯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
当代上海一位作家曾这样写道:“上海是一个容易制造传奇的城市。上海有许多密码。如果说石库门弄堂是海派文化的图腾,那么亭子间就是上海人的灵魂,无数信息密码都藏在亭子间里。”xxx
作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家,20世纪30年代是周立波从事外国文学译介工作的黄金时代。仅他翻译的文学作品,就有具有世界声誉的捷克作家基希的报告文学集《秘密的中国》,俄苏作家普希金的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又名《复仇艳遇》)、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皮尔尼阿克的短篇小说《北极光》、顾米列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大学生私生活》(原名《狗胡同》),美国马克·吐温的小说《驰名的跳蛙》、约翰·多斯·柏索的散文《西班牙游记》,爱尔兰詹姆斯·乔易斯的小说《寄宿舍》,巴西洛巴多的长篇小说《贵客》等,加上外国作家论文、书信、散文等的翻译,字数达31000余万xxx,而对歌德、左拉、普希金、托尔斯泰、马克·吐温、肖伯纳、巴比塞、罗曼·罗兰、詹姆斯·乔易斯、马查多、卡摩因西、沙德内丁·艾尼、披德罗沙、显克微支以及高尔基等诸多作家及作品进行译介的文字,也是数不胜数。
然而,周立波未曾留学域外,亦无很高学历,驻留“亭子间”前基本是在本土私塾周炳卿门下发蒙、益阳县立国民小学和高等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稍远一点就是到省城长沙贡院坪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就读,而对外语可谓一窍不通。但是,在上海的“亭子间”里的周立波却创造出了如此引人注目的外国文学译介实绩。这是为什么?可以说,周立波外国文学译介成就的无数“信息密码”,就隐藏在上海这样太不起眼的“亭子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