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隐藏的历史”——《暴风骤雨》动员叙述研究

召唤“隐藏的历史”——《暴风骤雨》动员叙述研究

张 均/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暴风骤雨》的广泛影响主要源于上卷(1948年4月东北书店出版),尤其该卷对于东北土改动员过程xxx的“典范”叙述。小说以惊人的耐心,接连讲述了五次大小不一的动员/斗争会(后三次地主韩凤歧在场),终于使农民获得了群体性的觉醒,土改由此得以以“暴风骤雨”之势展开。这一叙述无疑有现实的生活原型。据周立波自述:“三斗韩老六是由周家岗的‘七斗王把头’演化而来的。”xxx但不难想象,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初期小说,xxx《暴风骤雨》不会“自然主义”式地实录土改动员的全部史实。那么,作为小说取材来源的珠河县元宝镇等地土改本事如何,小说又对之进行了怎样的改写和重构呢?对此,陈涌、林岗、唐小兵等学者皆未作相关考订工作,笔者拟就目前所能搜集到的部分地方史料试作疏考,并从革命文化生产角度对其本事与故事之间的演变成因略作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