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进步——访三周研究会会长周宪新

在合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进步——访三周研究会会长周宪新

8月15日,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在我市召开。会上,中国丁玲研究会、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与益阳三周研究会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影响将是长远的。”8月20日,三周研究会会长周宪新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周立波是从益阳走出来的文坛巨匠,他不仅是才华横溢的作家,学贯中西的学者,还是出色的翻译家和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他的作品中对家乡人物细致入微的刻划,对家乡民情风俗饱含深情的展示,对家乡山水浓墨重彩的描绘,成为益阳对外宣传的名片,同时,也为外地朋友了解益阳感知益阳提供了窗口和平台。

我市曾举办过三次周立波学术研讨会,分别是在1986年、2006年和2008年,“但一些论题还是没有发掘清楚。”周宪新说。因此,此后几年,再次举办周立波学术研讨会的活动一直在酝酿中,今年2月我市开始筹备第四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得到了益阳市委书记马勇,市长胡忠雄,市政协主席贺新等领导高度重视,并且得到了华中师大副校长黄永林为会长的中国新文学学会的大力支持。董之林、贺绍俊等北京文艺理论批评界的顶级专家们专门为会议撰写论文并参加会议。

周宪新介绍,此次研讨会邀请到学者专家65名,其中国内著名大学文学院长7人,博士生导师12人,规格是最高的一次,共收到学术论文50篇。“这不仅是对周立波研究的纵深推进,更成为宣传推介益阳的好机会。”周宪新说,很多专家认为,市委、市政府这样重视文化,而且又有这么多研究成果,在地州市中,是不可多得的。

此次三家研究会签订合作协议,“对我们三周研究会而言,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取得他们的学术支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周宪新说,丁玲、赵树理和周立波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成长的革命作家,写作题材也多来自农村,如今对他们三人的研究都已形成各自的学术圈,尤其是中国丁玲研究会和赵树理研究会,“办得早也办得好”,值得好好地交流和学习。

周宪新透露,三家研究会已经拟定,将分别于2014年丁玲诞辰110周年、2016年赵树理诞辰110周年、2018年周立波诞辰110周年之际,召开三次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

(益阳日报记者 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