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确定的是,周立波先生的作品对于中国乡土文学有特殊的代表性意义和审美意味,因而也有进入时尚生活以及时尚文学的独立方式。

被贯注于乡土文学中的古典文化和审美意识,本来与古典式的、纯朴的乡土生活相依存,它们教导指引这样的生活,又依托于这样的生活。纯正的乡土情调与市场化生活是不一致的,于是,市场化时代的乡土文学很可疑地成为一种伪乡土、一种叙事借口,乡土不再成为纯正的叙事资源,而乡土在20世纪初成为乡土文学的叙事资源是有文化依托和生活依托的。

中国乡土文学的最早出现,与中国的现代性选择有关,延续中国古典传统是一个最困难、最困惑的问题,而中国乡土文学就在这样一个困难而又困惑的时刻发生,试图在中国乡土文学中对依恋古典与崇尚现代的心结进行调和,所以最初的乡土文学以为人生的名义而发生,主要抒写对乡村人民生活的同情,至郁达夫、废名和沈从文,追寻古典意趣和乡土风情渐渐成为一种主题倾向,而后随之产生与乡土风俗人情相适应的乡土审美情趣。

这种乡土文学的延续过程是一个不断衰微的过程,从最初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到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群体性、潮流性和有主流倾向性的写作,变成了少数作家的个人化孤独叙事。到了1949年以后,政治与乡土联姻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种倾向已远离20世纪初乡土文学的格调与主题倾向,虽有泥土气息和乡村情调,更主要的却是为了表达一种政治意识,与最初乡土文学的古典田园文明和人性同情意识大不一致,除了孙犁、周立波等少数作家的作品,大多作品已不复有亲近乡村和土地的人性情怀。

这样,由于周立波先生的作品是纯正的乡土文学硕果仅存的作品,其重要的乡土文学价值已经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