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周立波从事革命文学活动以来,始终是一个战士、作家和学者。在革命文学的大潮中,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现实生活和文艺现象作了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自觉坚决地践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无论是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理论的介绍、宣传和研究,还是在新文学革命实践活动中,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1930年代,周立波在《艺术的幻想》、《文艺的特性》、《我们应当描写什么》、《文学的限界和特性》、《理论检讨》等论文中,对文学的本质特征进行了理论探讨。他学习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高尔基等马列文论家的基本观点并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认为“文学是一种最微妙最复杂的意识形态”xxx,“用艺术的手段表现自然和思想,使自然和思想在形象的系列中活生生地再现着社会的本质,矛盾和发展也在这里透露出来。透过这形象,我们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世界的矛盾和发展。这便是文学。”xxx“只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高度的形象化)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伟大的作品,才能确立作品的永久性。”“文学就是依靠着这种具体的形象,和人类思想的其他范畴并排地去反映和认识社会,而且进一步去改造社会的。”xxx这些论述表明,周立波在认定文学是社会的意识形态这一文学本质观时,强调了文学的思想性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作用,使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这种文艺思想一直影响着他的文学评论和创作。
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指出:“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在文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周立波深受鲁迅文艺观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周立波就积极鼓吹文艺为民族解放事业服务,并为建立和发展革命文学、国防文学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930年左联成立,以鲁迅为主将的左翼文艺阵营,明确表明其“文学运动的目的在求新兴阶级的解放”,公开宣告将“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积极倡导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他们连续打退了“新月派”抹杀文学的阶级性,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进攻,批判了“自由人”、“第三种人”胡秋原、苏汶取消否定无产阶级文学的斗争性的错误,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作为左联的后起之秀,周立波自1935年参加左联党团工作和担任《每周文学》编辑以来,高举左联革命斗争火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论证了阶级社会里文学和阶级斗争的不可分离性,强调艺术一定要和战斗的现实紧密相连,文学要尽改造社会的责任。他称赞鲁迅是“五四”运动的主将、白话文的倡导、新闻学的奠基人,称赞高尔基“为着劳动人民的被压迫和被剥削的痛苦”而痛苦,“为了解放人们,解放自己,他藉着作品,不断寻求和表扬能够担当这个领导责任的坚强有力的人物”,其作品“充溢着对于人们的热爱。”(纪念高尔基)在《一九三五年中国文坛的回顾》一文中,他辛辣地讽刺了林语堂所谓超然政治之外的修养和情趣,最终都会“打上亡国奴的烙印”;戳穿了苏汶“老想摆脱政治的‘自由灵魂’”的假面,现出他“实际却受了人家的利用”的本质。在《我们应该写什么》一文中,他激烈地抨击“为艺术而艺术”、“艺术至上主义”、“艺术上的形式主义”三种资产阶级文艺观点,指出:“上面三种人,要不是认不清文学艺术的本质与任务的呆伯,就是古往今来的极无好意的骗子。不管他们说得怎样天花乱坠,他们是有意无意第八艺术从战斗的现实拉开,是艺术不能尽那‘改造世界’的任务”。xxx
1935年12月21日,他在左联刊物《每周文学》上发表了《关于“国防文学”》一文,较早提出了“我们应当建立崭新的国防文学”的口号(1934年周扬曾提出这一文学主张)。他联系中国民族解放斗争的现实,指出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我们应当建立崭新的国防文学。”xxx他认为一切形式文学的发生和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社会现实的矛盾诸条件以及这种条件之下的人民要求的反映,但同时也一定是文学的历史传统的发展”。而“国防文学”之所以一定要发展,则是因为“去年(1934年)华北事变爆发以后,中国的政治局面起了一个新的基本变化。”在这种变化下,“民族解放运动的动力扩大到汉奸以外的一切人民而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更具体地表现在抗敌救国的使命中。”这种民族战争的新形势和这种形势下的民族意识的昂扬,就产生了中国的新型文学——“国防文学”。这个观点,是和我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毛泽东同志当时提出“建立国防政府”的基本精神一致的。它对“团结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组织空前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推动作用。他认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应当和文学工作者个人的努力分不开来。我们要跟我们伟大的民族一块生死,跟受难的人民一同呼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文学充满生命力。”他极力反对那些超脱国难之外的有闲阶级文学。他说:“和目前民族解放运动失掉有机的关联的文学工作者,绝不可能产生新鲜有力的作品。运用最大努力,最多也不过是培育一些温室里的苍白的花朵,来博得酒足饭饱的公子哥儿、小姐太太们的一时的高兴,对于民族解放的战斗者们,它们是没有用处的东西。”xxx他指出:“国防文学是汉奸以外的中华民族全体人民抗敌救国的一种意识领域里的武器。它以民族战争中各方面、各地带、各阶级的人物及其行动、思想、情绪和意志为描写的对象,它要把祖国解放的思想灌输给人们;它要反映外敌蹂躏之下的苦难的现实的过去和现在,使人民清晰地明了祖国的地位,使他们从自身的生活出发,迅速而实际地感到生的挣扎的迫切,因而感到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努力的要求。这样文学就真正成为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成为民族解放战争中的有力的武器。”xxx这是一个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虽然我们现在看来,“国防文学”或许还存在概念上的不确定性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事实上,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它对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是产生了积极而深广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