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察心脏病到为小肝癌诊断奠基
2025年08月10日
从观察心脏病到为小肝癌诊断奠基
1964年,在第一台剖面成像机器上,我试着加了一对电子线路,可以使它自己按时间移动,观察心脏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这就是最早的超声心动图仪,为胸外科临床诊断提供了帮助。同时,这个成果在1964年第一届全国声学学术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20世纪70年代,中山医院外科在肝癌普查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那是国际上刚开始有CT、磁共振的年代,而国内尚无。使用A型机器看不到肝脏内的肿瘤大小、形态、体积、分布等信息,而用我们研制的ABP型机器就能看清。虽然图像质量远不如现在,但当时已令我们欢呼雀跃,颇具成就感。这个仪器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临床筛查肝癌的准确率,发现和诊断了很多无症状的小肝癌,其中一位肝癌患者手术后继续存活了40余年,也为中山医院的肝癌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超声多普勒技术的临床应用,因一般超声不能显示血管分布层,需要使用造影剂。那时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不能进入国内,最早的造影剂研究是将双氧水注入血管里放出氧气泡来造影增强。我请教了我院肺功能室的李教授,我们都认为双氧水做造影剂不安全。经过研究,我想到了使用维生素C和碳酸氢钠制备二氧化碳造影剂,即将这两种液体混合起来注入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伤害身体。我们先在动物身上试验,成功并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应用到人体。
造影剂研制成功后,我的一个研究生于1992年在利用二氧化碳造影剂提高肝癌的检出率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途径是通过患者的腹腔下肢动脉插管经腹腔动脉注射造影剂,可以敏感地检出数毫米的小肝癌,该方法类似心脏血管造影(CTA),是诊断微小肝癌的金标准,为临床医生早期发现微小肝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