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CT、磁共振检查肝脏疾病,该如何选择
超声、CT和磁共振(MRI)是临床上诊断肝脏疾病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具特点,相互补充。选择何种影像学手段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不同病情和检查目的,而不是一味地迷信某种检查或根据费用的高低进行选择。
超声检查具有简便、实时、费用低、可反复多次进行等优点,常用于一般患者的筛查、定期随访、术后复查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和局部治疗等方面;如发现有疑问,可进一步选择超声造影或增强CT /MRI检查。
超声造影检查类似于注射造影剂的增强CT /MRI检查,是在超声检查时将超声造影剂注入人体内,从而实现血流和组织回声信号的增强,可明显提高常规超声对肿瘤内血流信号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判断肝肿瘤的良恶性和评估肝肿瘤治疗后的疗效。超声造影是较为安全的一种检查,造影剂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超声造影诊断肿瘤的原理与增强CT /MRI相似,都是根据肿瘤的血流动力学表现来判断肿瘤的性质。
CT和MRI检查一般不用于常规的肝肿瘤筛查。平扫CT检查多用于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判断碘油的沉积情况,多在介入治疗后一个月进行;增强CT则可以判断肝肿瘤的性质和判断肿瘤治疗后的疗效,但对碘过敏者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增强MRI同样可以鉴别诊断肝肿瘤,而且,其对评估各种治疗后的疗效很有帮助,尤其可以判断使用碘化油介入治疗后的病灶情况,因为MRI影像不受碘油沉积的影响。肿瘤坏死时在MRI的T2期显示为均匀的低信号,如果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则常常提示治疗后坏死不完全;MRI易于发现位于肝表面CT难以检测到的小肝癌,对肝内小转移灶的敏感性亦颇高,但不足之处是对肝左叶的病灶判断有一定困难,主要是受心脏搏动及主动脉伪影的影响。
(丁 红)
——专家简介——
丁 红
丁红,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肝脏疾病的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技术。主编《实用肝脏超声造影图谱》等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