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长息肉,超声助评估

37.胆囊长息肉,超声助评估

胆囊位于右上腹,像一个梨形的囊袋悬挂在肝脏的下方,它的作用是浓缩和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就会收缩,排出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局部增厚或隆起的软组织病变的统称,医学上称为胆囊小隆起性病变。根据病理性质的不同可将胆囊息肉分为两大类:非肿瘤性病变和真性肿瘤。非肿瘤性病变多指胆固醇息肉、腺瘤样增生、炎性息肉,而真性肿瘤包括胆囊腺瘤(直径大于10毫米者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小结节型腺癌(即早期胆囊癌)。

由于胆囊息肉种类多,严重程度不同,处理方式差别大,因此及时、准确地识别非肿瘤性病变和真性肿瘤非常重要。而超声正是目前诊断胆囊息肉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准确显示病变数量、所在位置、测量大小并观察病变形态、内部结构、彩色血流情况。

超声对胆囊息肉检出率高、诊断准确,且无创伤、无辐射。更重要的是超声检查能够很方便地对胆囊息肉进行复查随访,并观察动态变化情况,对癌前病变和早期胆囊癌的诊治有重要价值。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超声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疾病的诊断,超声造影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根据病灶内增强模式及微血管分布特点对胆囊息肉的良恶性做出鉴别诊断。

当患者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时,必须定期到医院做超声检查,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0毫米、怀疑真性肿瘤者可进一步行超声造影检查,以明确性质,必要时手术切除胆囊。

最后总结一下:胆囊个头小,作用却不小,息肉种类多,开刀应慎重。

▲胆囊息肉超声图像,息肉约15 × 13毫米

(刘雪松  李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