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包块忽大忽小,竟是得了结石

19.下颌包块忽大忽小,竟是得了结石

偶有患者因下颌摸到一个忽大忽小的包块来就诊。医生仔细询问病情后可以发现,当患者进食时,下颌处突然感觉胀痛,还能摸到包块。餐后稍事休息,胀痛感能逐渐自行缓解,包块似乎也随之消失。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颌下腺导管生了结石,需要做个超声检查。

颌下腺导管结石的形成与颌下腺的分泌液较黏稠、内含较多过饱和的钙盐及黏蛋白,导管较长及导管开口向上,异物容易进入等因素有关。临床医生可以直接检查患者的口腔,发现颌下腺导管开口处结石。但当导管开口处结石较小或结石位置不在开口处时,医生很难直接通过肉眼观察及触诊发现结石,此时可通过影像检查进行诊断。

在各影像检查中,X线片检查仅能显示部分结石;而X线涎腺造影在伴有颌下腺急性炎症时会导致炎症加重扩散,故禁忌检查;CT、磁共振对颌下腺导管结石的诊断虽有帮助,但费用较高。此外,X线和CT在检查时患者会暴露在X射线下,对人体有一定潜在伤害。而超声检查无创、简便、对软组织分辨率好,且对于结石具有特征性图像,故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涎腺时嘱患者口含维生素C片或话梅、山楂等以刺激唾液分泌,使导管充分扩张,从而更易把导管内结石显示清楚。超声检查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颌下腺,确定结石所在的位置及数量,判定颌下腺导管扩张的程度,同时能评估颌下腺感染及其周围淋巴结肿大的情况。另外,颌下腺结石往往伴有颌下腺炎,当炎症早期其腺体超声图像改变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延长,超声检查还可发现颌下腺体积缩小、腺体回声不均匀等慢性涎腺炎表现。

(陈红燕)

——专家简介——

陈红燕

陈红燕,主任医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现任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医学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会理事等。擅长腹部及浅表器官的超声诊断,尤其是肿瘤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及超声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