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东莞历史文化专辑编委会
总 序
序
卷一 长明斋影蜕
卷二 长明斋散论
康有为的大同社会主义
大同社会主义之产生
康氏的哲学思想
什么是大同社会主义
对阶级的意见
对国家问题的意见
对妇女和家族的意见
对社会生产问题的意见
结 语
根本的问题
再谈《南方日报》
通讯员与报纸
关于通讯员与报纸、记者的关系
关于通讯员的任务
关于通讯员的修养问题
《实践论》与新闻报道
论农村文化工作
抓住最主要的
面向群众
一、报纸不是内部刊物
二、新闻记者不是资料员
三、文风问题
写在《杜国庠文集》后面
一
二
三
四
论高校政治课教学
写作与立场——读《法兰西内战》
《羊城晚报》是怎样办起来的
卷三 长明斋散文
星海谈片
读《唐诗小札》
关于学一点文学
文风杂谈(相声)
我所知道的艾思奇同志
想起陈克寒
这些照片可怎么办?
卷四 长明斋通讯
二连纪事
一、手榴弹的故事
二、陈连长
三、通讯员的遭遇
四、两个老王
五、奇袭贾薛镇
六、文化教员
七、龙王村抗击战
八、我们的饲养员
如此南京
“美化南京”
南京两荒
谣言的都市
打和管
李先念将军印象记
饥饿的广州
美国如何助蒋扩大中国内战
装 备
训 练
运 输
护路筑路 代为守备
作战物资 源源供蒋
驻华美军 不断挑衅
访内战先锋宋瑞珂
恐慌的汉口
南征散记
一、过黄泛区
二、夜宿前张营
三、北向店的早晨
四、进入大别山
跃进大别山
一、当夜色降临的时候
二、蒋军的“泛滥战术”
三、横跨陇海线
四、挺进沙淮
五、强渡汝河
六、“天助”渡淮
七、草鞋、大米、小路
八、老苏区
九、游击兵团
十、游击生活二十年——记一纵队通讯员万大春同志的谈话
十一、捕捉战机
十二、皖西行
蒋管区农村见闻
湖北的“役政”与“粮政”——蒋管区农村见闻之一
一
二
记蒋家朝廷的一个统治细胞——乡公所——蒋管区农村见闻之二
进军江汉
一、西越平汉线
二、追击下
三、襄河两岸
四、攻入安陆城
五、“总体战”
六、胜利的坚持
初访石灰窑
华中工业的脊梁——钢铁厂
建筑基业的新生
长江边上的光辉
工人要些什么?
解放后的海南岛
丰富的资源
树胶园的恢复
铁矿的恢复
渔盐的恢复
交通的恢复
荒谬的审判
越南印象
一、河内
二、河内——海防——鸿基
三、夏龙湾
阿尔及利亚印象
在蓝色的海岸边
一个葡萄庄园
往东南行
康士坦丁
阿尔及尔
摩洛哥印象
拉巴特
马拉格什
卡萨布兰卡
非 斯
丹吉尔
芳华时节忆春风——忆尊重知识、关怀人才的陶铸同志
一
二
三
卷五 长明斋诗词
序
四言
题邓白师《水仙》
五言
初 春
题陈子毅蝉鸣荔熟图
游越南夏龙湾
送朱光市长
夜 航
写在“马恩四卷集”前面
寿叶帅八十
山月写中华——读《关山月画集》
离京返穗
七言
虎 门
答友人
高要行
汕头重到
圭峰巨变
和陶铸
附:慰抗洪战士归来
越南河内
夜过凉山
贺丁西林老七十寿辰
除 夕
禁中五十自寿
连山上草
答友人问疾
寄应彬
长江东望
遥 寄
赠默涵
附:答友人
悼小川
赠友人
少年游
呈叶帅
读《长河浪花集》序后赠秦牧
寄友人
南 湖
题关山月山水
一
二
题陈复礼先生影展
己未秋怀
附:一九七九年国庆放歌
寄 内
读《三峡》
江 行
三 峡
春 回
喜 鹊
题 句
有 赠
参与《陶铸文集》编后
会 海
挥 金
迁居两首
一
二
读某先生笺注《寒柳堂文集》后
一
二
杭州怀萧珊并寄巴金
悼周璐同志
悼叶帅
和邓白老师(步韵)
附:回乡有感
遥 寄
参观大寨
关老师伉俪于1990年1月24日赠梅花
有 忆
元 宵
送黎雄才老师
题三人画
水 灾
种树归来
附:读王匡同志《种树归来》兼怀田蔚同志
题丁丁画
种 树
为 文
左与右
偶 成
赠吴兄
杂 咏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题词
哭萧殷
关山月老师为人大会堂画梅题词
一
二
圈 圈
读秋耘《风雨年华》
敬题邓白老师画册
词
西江月·潮汕行
浣溪沙·题邓白师《紫荆》
西江月·读邓白师画
浪淘沙四首
延 安
广 州
长 城
一九九○年春节
其他
西南纪游
临 潼
成都武侯祠
李冰父子庙
杜甫草堂
三 峡
粤语诗二则
一
二
学习《矛盾论》三字诀
后 记
王匡生平年表
编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