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皖西行
高山铺战斗后,我们即转道皖西。
20日,到洗马畈,这是浠水与蕲春交界的一个大镇,土地革命时期,红四军曾在这里歼灭过军阀夏斗寅的两个团,打了个大胜仗,老百姓至今还记得。
从洗马畈往东走,即是大山了,这山叫三角山,高五千多公尺,老百姓说,部队是不能走的,日本人也不走这山,劝我们绕道走,但为了看察地形,还是决定从上走过。
曲曲弯弯的,转了半天,从上午7时走起到10时半,才到半山顶,但往下一看满山红叶,风景绝美。薄薄的云层有时从面上遮过,云层底下,漏出一片红绿相间的村舍田园,每行数十步,可见瀑布飞腾,自天而降,大家走得虽然感到疲乏了,处此妙境,精神为之一爽。
山顶凹处,有个大寺,叫三角寺,建筑宏伟,内有和尚十余人,他们看着全身汗湿的牲口,惊讶不已,并问我们道:“你们怎样上来的?”在此地歇息时,刘邓两将军正在寺前悠闲散步,浏览风光,他们都是步行而上的。
山的下面,就是湖北与安徽交界的张家榜。
张家榜往东行,即入太湖境。沿途茶树甚多,妇女们端着香茶迎候我们,热渴之下,特别可口,经过了一天的山路以后,便是皖西了。
皖西大部地区是山地,山脉纵横,群峦重叠,形势十分险要。但和北方的山地大不相同,山间盆地甚多,如岳西境内,有达数十里宽的平原。盛产米棉,有二三百斤的大肥猪,山野间绿竹成林,清流潺潺,真是山清水秀,别具景致。东面的庐江、无为,是全国有名的产米区,亦即芜湖米市的主要来源地。
皖西在抗日时期是新四军七师的根据地,有些地方如岳西、霍山等地,还是老苏区,后来长久为桂系军队所盘踞。革命势力大受摧残,但人民军队一直在此地坚持着,如现在该区的负责人之一的桂林栖同志,就是在此坚持了十多年的战士。
由皖西返回湖北,经过英山城,该地环山带水,颇像延安,离城五里,有长达五六里的温泉,水热几达沸点,英山至罗田,35里,沿途景致,与皖西近同,地方民兵已建立起来了。
1947年12月8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