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的恢复

铁矿的恢复

海南原来有一个铁矿局,设在榆林,直辖石碌和田独两座矿山。两矿原来都设有专用铁路至海港,工程建设和矿山生产设备都是机械化的。

田独位于榆林近邻12公里处,1939年沦陷后,日寇即积极筹备开采,修筑码头铁路,至1940年4月开始生产,第一年生产16.9万吨,至1943年,每年生产逐渐增至91.8万余吨。总计在日寇经营时,采矿共270万吨左右,运走达240万吨左右,积存码头和矿山的约30万吨,直至日本投降时,一切都很完整。国民党接收后,4年来仅采矿约35万吨,连同以前的存矿,主要都卖给英国联华公司输往日本。

田独的矿藏量,据日本人三次探测的结果,估计是500万吨,如以此为根据,则应该还有200万吨,最低的估计,也还有150万到180万吨。

矿山的设备,分采矿及输矿、发电所、贮矿场、修理厂等部。由于该矿生成是一座铁山,采掘便利,不需拨土,和一般开采石灰石相同,经过打眼放炮后,就可以用推矿机械推至天井流入地下,然后经皮带运入火车,再到码头,采矿的成本是很低的,矿的质量也很优良,含铁量最低是59%,个别地方甚至有含铁80%的,矿砂里面含磷和硫都很低,可冶炼最优秀的高速度钢,平均含铁量在63%左右,是冶炼家最理想的原料。

国民党撤退时,对矿山曾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破坏,蒋军由海军修械工厂调来一个破坏大队,炸毁矿局的采矿设备,矿桥、卸矿机、压风房、机械厂等处,都受到很大损害,特别是动力方面损失较重。但经过几次研究,全体400名职工(过去最多时曾达1500人)认为修复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他们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和力量,将部分设备加以改变,用款也不多。今后在方针确定后,大约半月内可恢复运输,两个月内可恢复动力,到第三个月便可恢复采矿。

石碌矿在白沙县境,距北黎港约52公里,矿量为4500万吨,埋藏量估计有几亿吨,1941年,日本人曾开始建设规模宏大、房舍坚固、全部机械化的生产设备。迄1945年,已完成年产150万吨的开采设备,其另一个300万吨的采矿工程尚未完竣,进行生产约40余日,共计采矿40万吨,就因日本投降停顿下来。国民党接收后,将矿山仓库的部分物资迁到田独,不曾进行任何的修建生产工作,铁路也因前年遭遇飓风将江桥损坏,至今尚未修复。石碌矿的品质和田独不相上下,并且有铜矿(藏量约12万吨以上)、锰矿(藏量约82万吨),是我们新中国的炼钢工业的一个良好的宝藏。日本人是始终垂涎着这里的矿砂的,前年3月国民党中央社曾经毫无民族立场地这样报道说:“据日本矿铁专家称,海南铁砂为制造生铁质量最优之铁矿,不仅足以增加生铁产量,且可节省日本极感缺乏之焦煤用量,据日本八幡铁厂最近实验,如果利用海南铁砂炼制生铁,则制铁一吨,便可节省焦煤3吨。故日本本年如利用海南铁砂,生产生铁75万吨便可节省焦煤225万吨。……日本计划于本年内产钢105万吨,其能否实现,需视能否获得海南岛铁砂而定。”由此可见石碌铁砂品质的优良。

目前广东省工业厅已订出初步计划,呈请工业部核准。各矿局和矿山的负责人也正谨守岗位,并由各部门推出代表,组成临时委员会,进行清理和保护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