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不是内部刊物

一、报纸不是内部刊物

从这些同志所提出的问题中,我想到了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报纸是给谁看的?

现在我们办报纸的人,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缺点,就是用办党内刊物的办法办报。因此在报纸上,工作部署、工作计划、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以及负责同志的讲话、文章,党的指示、决议等等,往往长篇大论,原原本本,内外不分,一律照登。也许有人以为这样就是“党报”了。其实效果未必很好。因为这些东西,充其量只能照顾到一部分负责领导实际工作的同志的需要,却没有照顾到广大群众读者的需要。而且,报纸应该有报纸的特点,比如精练、鲜明、突出、有文采、时间性强等等。有了这些特点,人家才看得下去。如果一张报纸大部分版面,都充塞着长篇大论的工作计划、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和报告、决议、指示之类的东西,就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广大读者所最关心、最需要的东西多登一些?为什么不可以把只为一部分人所关心的东西少登一些?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些认为是必须刊登的报告、指示、工作经验、方法之类的东西,经过一番选择、整理、修饰然后才让它发表出来呢?我想除了是因为把办报纸跟办内部刊物一样,把给广大群众看的东西当作只给一小部分干部看的糊涂观点以外,就没有更为合理的解释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害了懒病。他们不愿意动脑筋去研究这些报告、指示、决议的主要之点,不愿把许多重复了不知多少遍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之类的东西整理、修饰一下。也有一些单位,对报纸的特点和作用不大了解,总要求多发一些其所属部门的工作指示、工作计划之类,以便于指导该单位的工作,而可以“不另行文”;但是如果办报的人,思想上认识清楚报纸和内部刊物有别,报纸应有报纸的特点,指导工作应该通过新闻报道的特点去实现,那他就应当很快地想办法克服这种懒散现象,那他就会对这一类文件性质的东西,有所选择和节制。

用办党内刊物的办法去办报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我们的报纸对有关人民生活方面的事情,报道得实在太少。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不劳动不得食”是我们的一个社会原则,工作,自然是很重要的。但作为保证工作的前提条件的生活,也是绝不可少的。所以陶铸同志提出报纸除了“指导工作”以外,还要“指导生活”。生活是什么呢?生活的范围很广,所有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打球、看戏、旅行、休息等等,都属于这应予指导的生活之列。如果说工作方法、工作经验之类的东西,对群众说来,还有它的需要性的话;那么,生活上的事情,对干部说来,则更是十分需要的了。《羊城晚报》自从陶铸同志明确指出“移风易俗,指导生活”的报道方针以后,对有关群众的思想改造和群众生活方面的报道是大为改进了的,新闻的报道面因而也扩大了许多。但是不够的地方,就是这些报道大都还限于文化生活方面,其他方面特别是经济生活方面却报道得太少。比如最近由于下雨太多,京汉线上塌坡,火车十几天不通了,我们的报纸却一句未提,加上车站问讯处的电话又等同虚设,以致每天都有成千的人拥到车站上来,到火车站去的公共汽车也因而拥挤不堪!像这样关系人民生活的重大事情,只要报上发个把消息,就可以节省人们多少时间和精力啊!但我们却根本不去理会。又如,也是由于雨水太多,四郊的菜地,都给洪水冲坏淹掉了,看来在一两个月内蔬菜供应大有困难,但是报纸在大雨过后,却一字不提,等到蔬菜供应不上时,便引起人们的怀疑和不满。我们的报纸为什么这样珍惜自己的篇幅呢?这里有个什么思想在束缚着大家呢?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忽视对人民生活问题的报道。我们只记得报纸是“指导工作”的,而“指导工作”又被狭隘地理解为只是一些工作经验、工作方法、指示、决议、文件之类。我们还没有深刻理解陶铸同志所指出的“移风易俗,指导生活”的报道方针的重要意义。

报纸与内部刊物的不同,就是报纸的新闻报道有强烈的时间性。它要给人一种“新”的感觉。怎样叫做新?从没有到有,如新人新事,创造发明,这是新;也有些东西从有到没有,也是新,如苍蝇、蚊子消灭了,文盲被扫除了,就是一种新现象。辨别新与不新,应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尊重群众的需要和群众的看法,不能主观主义地决定。比如同是一件事,广州益丰搪瓷厂生产了一批搪瓷新产品,当市面上搪瓷饭盒子奇缺,而厂矿工人又极其需要的情况下,你只要说益丰厂现在正大量生产这些东西,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买到,我想就是一条好消息了。但是你们却从另一个方面去写,说益丰厂的生产怎样搞法,如何鼓足干劲,改进方法,增加产品。这种谈法当然可以,有时候也很可以成为“新”闻。但这是报上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事情,比较起来,无论如何不及前一种报道那样吸引人。其实,作为内部刊物,也不能老是重复人家都已知道了的“真理”,更何况是报纸。

大家都觉得头条新闻不容易找,不容易写得好。事实上的确如此。哪里能够天天找到这么多的“新”经验、“新”方法和“新”计划呢?就拿头条标题来说吧,不少是些空空洞洞的口号,教人“应该”这样做或声言“将要”这样做,而不是事实上已经是这样做的。当然“应该”和“将要”在开始时也是可以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闻标题的,但是老是重复着一个口号,比如天天是“鼓起冲天干劲”“坚决贯彻政策”,就很难引起人们的兴趣。《羊城晚报》2月20日头条新闻的主题是“挖掘原料潜力,增加花色品种”,老实说,像这样的标题,在这个部门可以用,在那个部门也可以用,在前一个月可以用,过后一个月也可以用,甚至隔上一年半载也是可以的。这样空洞、一般的“新闻”,试问有谁愿意读呢?现在广州这个地方,很多人看报都是先看第四版(国际新闻版)的,也就是说,读者把第四版改为第一版了。这是很值得我们办报纸的人想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