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助”渡淮

六、“天助”渡淮

25日,从彭店沿着公路往南走,黄昏时分,踏着霏霏的细雨进入淮河岸边的息县县城。守城伪保安团队,已逃之夭夭了,这是国民党军去年破坏停战协定,侵占中原解放区的第二个县城(第一个是光山)。入城后,灯火荧荧,用不着说,老百姓是很熟悉我们的,很多人跟我们说“共产党”和“红军”,这在河南其他各地还不多见,有家药材店的一个老先生对我说:“湖北的董必武是人中之杰。”他说是在武昌见过董老的,又说见到了我们,有“他乡遇故知”之感。

淮河在这里是条面阔底浅的沙河,平时人和牲口都可徒涉,黑夜中,借河边上的点点的灯光,可以看到成千成百的木筏和木船,穿梭往来,此时,刘邓两将军也亲自为过河事而忙碌地计划着,我们记者团一行,坐了一个船,天大亮了,到达南岸,当我们上岸时,刘伯承将军站在河边嘱咐道:“往南走15里,在仁大庄一带休息。”我们迈开脚步以后,他又说:“呵——仁、大、庄,不要记错了,前面的警戒部队不多呀。”随处都表现出他的细心周密和体贴入微。

我们整个队伍是在26日过完了河的,第二天,河水忽然暴涨,水流湍急,不但人马无法涉水,即舟楫亦难往返,蒋军的尾追部队这时恰恰赶到河边来了,眼看着这条怒吼着的洪流,挡住去路,于徒唤奈何之余,只好对我们“拱手相送”了。老百姓都说,这是“天意”,是人民解放军的“洪福”。

据后来俘获的蒋军官员说,解放军迅速过了淮河之后,蒋介石打了电报痛责他们“让共匪轻易渡淮,殊属可惜,是国军之耻”云云。

京沪一带的报纸,也曾多次警告过,“不要让共匪窜回大别山,这是最危险的一着!!”美帝国主义也为此而着急,但正在他们惶惶不安之时,人民解放军的旗子已插在大别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