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讯员的任务
通讯员的任务说起来也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简单地说,通讯员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正确地反映现实。反映现实就是反映人民的生活、思想和工作。我们要反映正确与不正确的东西,反映新与旧的东西,反映先进与落后的东西……
对于一些重要工作,政府常会发出指示。这些指示怎样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程度如何?群众是不是满意,拥护?指示颁布后有没有涌现出大批的积极分子,有些什么新的经验?执行中还存在着什么问题……这些都要靠大家反映。
如果每一个号召,每一个政策法令发出后,在群众中的反响都有了反映,那么,对工作是有很大的推动和监督作用的,我们能通过它来教育群众、监督工作人员。用列宁的话说,这叫做群众监督——从下而上的监督,而不是从上而下的官僚主义的监督。因此,反映情况是一种重要的监督,这一监督主要是靠谁呢?——主要是靠有高度责任心的通讯员。
反映情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写成报道或论文,可以通过谈话(面谈或打电话)及来信。
要能正确地反映现实,必须注意下面的一些问题:
第一,要了解周围的事物,注意周围群众的生活、思想情况。
通讯员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岗位,他要善于掌握周围的情况。好比说,在本单位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模范,当前有哪些主要的工作,总应该大致知道。正像一个交通警察熟悉周围的情况一样,他能告诉问路的人,哪条街在哪里,怎样走,多少号门牌,在什么地方。
第二,我们不但要注意周围群众的生活,还要抓住生活的最主要之点。
生活很复杂,现象很多,但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总只有一件事是最主要的。譬如,今天是星期日,我的事情很多,休息、看电影、会客、看书……但现在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讲课,而大家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听课。写新闻就要抓住最主要的东西来写。
“最主要的东西”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以人民的利益、公共的利益为标准。要常常考虑到:这件事情在人民的利益上占个什么样的地位,要从社会观点、公共利益出发,来估计和观察周围的事物;绝不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
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总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由于人们都喜欢报喜不报忧,所以坏的东西多不易看到、听到,通讯员在这方面就要多花些力量,把它揭露出来,其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工作向前进,消除落后的现象,但遇到好的东西,也不要忘记及时的表扬。介绍新的经验、新的创造很重要。哪怕是点滴的经验,综合起来,便会变成完整的经验,推广出去,对于建设就能够有大的帮助。比如郝建秀的工作方法,最初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经新华社报道、推广,影响就很大,节省棉花以多少万担计算。又如,在“三反”运动时,新华社发过一篇通讯《一寸铁丝》,说明了打一个包节省一寸铁丝,在全国说来,一年就省下很多铁丝。因此,有时虽然看起来是很小的经验、很小的创造,只要是新的、好的,经过分析、选择就可以报道,而且应该及时报道。好比爱国卫生运动中,某某人想出了一种打老鼠的好方法,一晚就能打十几个。把这个方法写来报社一公布,大家都来学,就会打死很多老鼠。但是,如果我们放过了不反映上来,就等于放走了成千成百的老鼠。在报道时,还要把时间、人物、地点等调查清楚,要缜密认真地加以对证,特别是属于批评性质的稿件,如果不调查研究,报道不确实,就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使问题更多了。
第三,要注意细小的事情。
要从细小的事情里看出大的问题、大的事情。事物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但是我们不一定经常觉察这一点。所以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提醒我们,要“见微知著”。又说要“见霜知冰”,意谓要从小的事情里看出大问题。为什么我们常常会看不见这种变化?为什么我们会忽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呢?主要是我们对于日常生活往往觉得习惯了,看了很多,反而看不见,也就是所谓“熟视”了,就会“无睹”。这种情形一点也不奇怪。好比,我们身上戴着的证章,我们自己戴惯了,不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抱起一个小孩子,他就会注意到这个证章,玩弄它,撕扯它,这就是因为,证章对于他还是一个新鲜的东西。但是,一个通讯员就要善于从平凡中看出问题来。例如,我们每个人天天与商品接触,觉得很平凡,可是马克思对这一个“平凡”的问题就做了终身的研究,结果研究出“剩余价值”这个东西,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灭亡,研究出革命的大道理。列宁在芬兰的时候,听见两个老婆婆在谈话,说现在不怕带枪的人(士兵)了,从前带枪的人抢走她们的两捆柴火,现在反而会送两捆来,列宁就从这样的一件小事情看出了革命一定要胜利。列宁在工人组织的“共产主义义务星期六”的劳动中,看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的创举”,称之为共产主义的幼芽。由此可见,所谓平常的事情,往往就是很重要的事情。
当然,大事情我们更应该注意。不过我们不要忽视在小事情中所存在着的大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