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南京”

“美化南京”

刚到南京,使人疑心置身香港。这并不是因为它一样的环山带水,挂绿穿红,而是染人耳目的洋装打扮:招牌,广告,吸人注意的各种标志,在古老的方块字下面,增添上一行时髦的英文,有些宏大的酒家,洗染馆,办事处,则干脆省掉了中国字,完全由英文字代替,尤其是晚上,当那乍红乍绿的霓虹灯呈现出那耀目的Restaurant,Coffee Shop,Office……再加上从那急驰过的吉普车上飘溢出来的异邦人口音……这不是香港是哪里?

但当我定睛一看,站在街头上的“警员”,是穿着中国制服的同胞,而不是印度人,再看到那矗立在国府路上的两座写着“国民大会”的朱红色的牌坊,还有“国民政府”“军令部”等很多军政要地,便很快意识到:这是我们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所在地。

南京,还是和战前一样的热闹,但它要比从前纷乱得多,“还都”以后,人口一天天地增加了,日本人走后,增添了一批美国人,旧的汉奸官员们下台了,“新”的大小官员们即从海陆空源源而来补缺。天空上不停地掠过忙于装载贵人回都的飞机,码头上挤满了从重庆运来的笨重行李。在马路上,大小卡车,装着一车一车“接收”过来的家具,忙于装饰着“还都”要人们的府第,市政当局全力涂陈抹旧,送往迎来,可真把他们忙坏了。

日本人在南京统治了八年,留下了不少耻辱的痕迹,但很快就给这些“新景象”所涂抹和冲淡了,记得“还都”那一天,曾有人照例提起过“不忘南京大屠杀”一类的话,但没有什么反响,至于惩奸、善后一类,也不大为新贵们所热衷,大汉奸除了缪斌、陈公博被舆论迫得不得不行公开枪决外,都送到苏州“秘密处理”去了。曾经盛极一时的日本货,只在拍卖行上偶然看到,商场上已日渐匿迹,代之而兴的是美国克宁奶粉,美国香烟,美国哔叽,咔叽布,吉普车,玻璃衣服,维他命丸子,DDT……它们滚滚而来,挤满了各公司货店,商人们也顶喜欢说这句形容价廉物美而逗人欢喜的话:“美国的!”

市府当局,宣布计划要建设一个理想的美丽的南京,即所谓“美化南京”,但偏偏有人解释着说:建立一个理想的美国化的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