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业的新生
华新水泥厂,是最近两年才兴建起来的。机器是崭新的“美式装备”,共花了250万元美金买来的,每天可产水泥1000吨(6000桶),成本低,质量好,在全国水泥工业界,可说是后来居上,无与伦比,与首屈一指的唐山启新水泥厂打比,后者产量是一天才不过800吨,而且重要原料石膏还要选购自湖北的应城,至于江南的龙潭(日产500吨),上海的龙华(日产150吨)等等,则更难与为匹了。
可是尽管它有这样大的生产能力,在蒋帮“内战第一”的统治下,因没有出路而至停工。
由于生产的停滞,华新厂的员工们,3个月没有发薪资了。仓内储着的几千桶水泥,无人理睬,但它没有倒下去,有些职员将私人的积蓄——金戒指、金链子,都拿出来作生活维持费,这不能不归功于他们为水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与信心,他们说:“未来的社会是用得着我们的!共产党是用得着我们的!”
武汉解放以后,中原贸易公司即开始向华新购买了一批水泥,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当我于返汉途中,看到那长久冷落的码头,突然出现了起货的运输船只时,同行的该厂业务副经理倪之龙先生高兴地说:“那一包一包的,就是我们做出来的洋灰,明天,这些东西就要运出去了!工厂就要复工了,一切都要活过来了!”
年轻的技术人员——他们大都在30岁上下——最关心的是军管会将如何接管水泥厂。“国营资本(指官僚资本)的股份以外,私人资本的股份将怎样处理?由政府收买股票统一经营还是照旧的公私合办?”其次,“成品是否能有计划地推销?”军管会代表的答复是政府保障私股的所有权不受侵犯,推销问题将由政府帮助,生产可即恢复起来。这答复原则上他们都感到满意。
他们中有人认为,有了共产党的管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今后都可以解决了。如他们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该厂建厂时,曾买得邻近半边山地,当动工打桩时,却受到那半边山的地主恶霸们的干涉,理由是震动了他们的祖先坟墓,使“死者不安,生者不忍”,硬要强迫他们停止,其他勒索苛求,应有尽有,用点湖水,要给钱买,借铁路运输,除给运费外,还有人说要给铁轨以下的地基费……
“你们解放区的土改,可先要将这些不良现象改掉才好。”我们中国的封建残余势力,是近代工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这是一个浅显的实例,这位工业家从他的实际生活中强烈地领会了这一点。
新社会里确是非常需要水泥的,桥梁、水利、市政、码头、飞机场,以及各种工程建筑,都在等着他们去效劳,真是那样巧合的,石灰窑上,钢铁厂出钢骨,水泥厂出水泥,两者合起来,给华中未来的建筑业奠下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