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老苏区
大别山是个老苏区,民国十九年这里就开始打起红旗闹革命了。不少革命的杰出人物,都是从这里闹起来的,如林彪、董必武、郑位三、李先念,以及此次南下部队中的很多将领们,都是这里的人。和我们住在一起的陈鹤桥同志,他就是十几年前离开大别山的,此次回来,他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当下他写了一篇《回到我的故乡大别山》,革命的感情,洋溢纸上。
从形势上看,大别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革命阵地,它蜿蜒湖北东南部至安徽西部,历来兵家,只要控制了伏牛、桐柏、大别几条山脉,就等于控制了整个中原,而大别山的形势,又是俯瞰南京武汉,更显得重要,我们的革命先辈,就在这块地方流了不少鲜血的。
在光山的白雀园乡,我在一个农民家里的木墙上,发现了有很多红绿纸条印的红军标语,看样子,已经是十几年的老东西了,但字体还很清楚,颜色还未脱落,上面写着:“列宁精神不死!”“卢李精神不死!”“纪念列宁,要参加工农红军!”“工农红军万岁!”这卢,显然就是卢森堡,李是李卜克内西了。我看到这些标语时,不得不佩服那时的宣传工作者的宣传技术,他们贴得这样牢靠,又贴在农民的家中,沿途我们还看到“集中优势力量,消灭敌人一路,保卫边区!”的五六尺宽的大字标语,是用红黄油漆写的,因为写得与屋檐一样高,白军来了也不易涂掉。这样的宣传技术,仍值得我们今天学习。
在同一个地方的另一个木墙上,我看到了一张土地革命时期的“光(山)商(城)边区人民革命政府布告”。内容大致说:光商边区粉碎了白军的×次进攻后,工农红军有很大发展,但粮食很困难,希望各机关要切实节约,以准备敌人的再次进攻。第一点规定,各机关现在每天吃3顿稀饭,这是好的,但还不够,还要注意其他费用不要浪费。第二点规定,在稻场上的谷子,必须赶快打完,免致腐烂。另外还规定几点关于粮食的负担如何公平的问题,下面是一连7个边区政府委员的署名。当时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革命初创时期,是何等艰辛!而革命规模和今天比较起来,相差更是何止千百倍!(这布告我本来是抄下来的,柳子港打仗时,遗失了。)
大别山的农村中,有不少“红属”,都是些孤寡了,红军、新四军从此撤走后,家属被杀的杀,卖的卖,房屋田园被占的占,拆的拆,烧的烧,很多是全家连小孩子也被国民党杀绝了的,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农民们的心底里,怎样也洗刷不掉。
今年,人民解放军回到了革命的故乡——大别山过中秋节了,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庆幸的日子!老百姓给我们送来糯米、鲜鱼,感动地说:“自从你们走后,我们没有过过一次好节气,十几年来,今年是头一次,现在老四军、红二十七军、新四军、八路军,都回来了,真是个大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