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本文集所辑录的所有论著看来,杜老的研究涉及中国哲学思想史上的各个阶段,而以先秦时代为重点。在先秦诸子的研究中,又以对荀子、墨家、公孙龙子的研究,为重点中之重点。《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一书,可以说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专集。

杜老不是为治学而治学,他要在探索中国哲学史当中阐释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宣扬逻辑的学习和运用;而这些,都是和传播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精神相关联的。正像人们在讲西洋哲学史,谈到古代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的时候,总要提到德谟克利特、赫拉克利特等人名字的道理一样,讲到中国先秦时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逻辑思想,又怎能够不特别着重讲求“制天命而用之”,把“心”当作一种自然的现象来研究的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和集名家大成、内容几乎全属于科学和逻辑范围的墨家学说呢?至于对公孙龙子的着重研究,一来,是由于公孙龙的学说,在逻辑上很致力于概念的分析研究,构成了古代名辩发展史中值得重视的一环;二来,也由于那种诡辩方法,在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之间玩弄玄虚的把戏,一直为历代的诡辩之徒所师承。击中这种以偏概全的诡辩方法的要害,不仅有其逻辑思想上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现实斗争的意义。

在这几方面的研究中,对于荀子的研究,杜老尤其有他独到之处。这方面,可以说他下的功夫最多。他着实提出了许多同时代的学者所没有说过的创见。对并不为同时代许多哲学史家所充分注意的荀子的《成相篇》,杜老却予以高度的重视。他钻研这篇两千多年前留下来的模仿民间劳动歌谣而写成的作品,印证荀子的所有著作,完全断定了这出自荀子手笔。他确认:《成相篇》的内容不但符合荀子生平身世,而且概括地表达出荀子全部的思想学说。杜老的这一论断,不但丰富了先秦的哲学思想史,而且也丰富了通俗文学史。因为中国古代第一个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就是较突出地重视运用民间文学形式来传播思想的人物,这一点,对于治思想史或者文学史的人,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杜老在深入钻研荀子学说之后,确认荀子在《解蔽篇》中对于那个时代诸子学说批评的恰当中肯,给予这位“广泛地研究而且批判了战国时代百家之学,吸收了各家的积极因素”的大思想家以崇高的评价,并对荀子的天道观、社会观、认识论、性恶论以及法术思想作了全面的介绍,使中国历史上最先涌现的这位卓越的唯物主义学者的学说焕发出异彩。杜老如此着重荀子的研究,根据上面所说的原因看来,真是用意深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杜老对于墨家的研究,着重介绍墨子的社会主张和分析《墨经》所阐述的认识过程;对于公孙龙的研究,着重在分析他的“离坚白”的理论所体现的多元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本质。并从这种提纲挈领的分析中去印证他们全部学说思想的实质。这就使得他对这诸家的分析不致流于琐碎,而能使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对于墨家、名家的思想,能够从它们的关键所在去理解它们的整个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