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大米、小路
8月29日,是个万里无云的大晴天。我们群集在大别山的山麓,听邓小平政委的报告。他说,经过20天的行军,我们胜利地到达目的地了,开始时,敌人无远大眼光,以为我们的南下是被迫的,只把十几个旅的兵力,用“送行”方式尾我南下,蒋介石如此短视无知,正大大地帮助了我们完成战略跃进的任务。等到他发觉我们是要到大别山时,已经是悔之晚矣了。他分析了一下目前的有利条件:一是蒋军已大大削弱了,比之去年在冀鲁豫战场时,敌人已被我歼灭了100多个旅,现在周围的敌人,才不过20多个旅,士气低,不耐打。二是群众拥护我,这是老根据地,群众觉悟程度较高。他也指出了困难:一是我们新来,情况不熟。二是北人南地。三是群众还未组织起来。
这些困难的具体表现,可以分为穿鞋子、吃大米、走小路和其他战勤工作等等。
怎样克服困难的?
穿草鞋——从华北到这里来,鞋子都穿坏了,没换的,雨水多,路上泥泞,布鞋又不顶穿,各连队即发起打草鞋运动,战士们开始拿着稻草哈哈大笑,“草还能做鞋子?”但是,他们慢慢地学着,不到两天,每人都编好了四五双,起初有些人还穿不惯,脚底打了泡,穿上一两双就习惯了。
吃大米——北方人都反映,大米吃不饱,有的吃了还要拉肚子,这问题还是提到“俱乐部”去解决,讨论的结果,认为大家不会弄,于是办起做大米饭学习班,炊事员保证把饭做得干净,又香又软,这样大家又觉得大米并不那样坏了。
走小路——大别山的道路,和大平原相比实在小得多多,走惯大路突然走小路是件困难事,特别是夜行军,随便一点,就会滚到水田里去了。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某纵队指挥员从地图上看到,光山以南的路是大路,于是命令大车队从那条路上走,但是,到那里以后,却是一条仅能走两个人的小路。他问向导说:“这就是大路吗?不会走错吧?”“同志,这就是大路了。”那指挥员简直被迷惑住了。经过了几十天不断的行进,大家才慢慢地习惯下来。
此外,还有担架问题是个大困难。打起仗来哪里来像华北解放区那样成千成万的参战民工?打仗必需民工,而民工组织起来,也必先打个好仗给群众看,提高信心与情绪,民工才能组织起来,这真是个矛盾。加以这时秋收在即,要动员或雇请,都是不大容易的。
大家又想出办法来了,自己打仗自己抬,战斗部队中,你的一营打仗,我的一营可帮着抬,政治机关、司令机关都组织担架队,我们记者团也从电台上腾出了几个同志,组成了两副临时担架。中铺战斗(歼灭五十八师一个团)和高山铺战斗(歼四十师等部),很多旅长、团长、政委指挥打仗以后,都亲自抬起担架来。
正如刘伯承将军所说:“革命军人,是没有困难不能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