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上的光辉

长江边上的光辉

“我们的电灯,是长江边上最亮的!”大冶电厂的工人夸耀说。在石灰窑过过夜的人,第一个感觉也是如此。本来发电厂的电力,并不见得比其他电厂特别高明,由于这里的工厂大部都未开工与停工,所需电量很少,故在烟囱还未冒烟的时候,只好任它彻夜青光照耀。

大冶电厂原属伪资委会的鄂南电力公司,发电6000瓦,全部机器是租用钢铁厂的,该厂正在黄石港与石灰窑间建一发电1万千瓦的大厂,因现有6000千瓦,不敷将来各厂开工之用,但新厂建成后,合起来就有1.6万千瓦,而电力的供应便又大有盈余,因此该厂会计划将这些剩余电力建成一个鄂南(鄂城、黄冈、武昌等)电力供应网,使邻近各大城镇,亦得以大放光明。

新厂的建立,大致已经就绪了,只等上海的机器运回,便可开工,此次上海解放,他们大家都非常高兴,祈望机器早日平安运回。为了帮助该厂的落成,武汉军管会亦致电上海当局,盼给予便利。电厂员工对军管会的关心,甚表感激。

电力厂在石灰窑所演的角色,不消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停了工”,一个电工说:“全部工厂都要受影响,有万余人都要失业。”也惟其如此,于解放前后,这些觉悟较好的工人们,曾发挥了他们的勇敢和智慧,进行护厂斗争,他们购置了各种防破坏、防空等的灵巧的设备,他们组织了“防护组”,日夜轮流看守着各种器材,直到解放军到达该厂时,工人们仍警戒森严,岗哨未撤,他们见到军管会的军事代表后,提出意见说:“20天以前就解放了,你们现在才来,把我们等坏了!你们不来我们天天呆呆地看着。”“保证一颗螺丝钉也没有少!”

这种爱护革命财产,爱护自己的工厂的精神,真使人兴奋感动,我再讲一个故事吧,在离这里不远的道十洑山,有个伪大冶县政府开设的日产四十吨的煤矿,解放军到后,伪县政府逃走了,经理也跑了,经费无着,粮食没有,但这里的百余职工仍守在那里,看管着机器、煤堆,听说军管会派人到了石灰窑,便打了个“报告”,派了专人,请无论如何派人前去接管,这是何等动人!从工人们的热情中,我们应得到爱护和节省革命财富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