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蒋家朝廷的一个统治细胞——乡公所——蒋管区农村见闻之二

记蒋家朝廷的一个统治细胞——乡公所——蒋管区农村见闻之二

走遍中原,约莫相距十来里的乡镇上,就可以看到一个个巍然矗立的碉楼,在这些崭新的“封建堡垒”下面,就是陈腐的蒋帮统治细胞——镇、乡公所了。

今年1月间,记者偶然访问了湖北枣阳县板桥乡乡公所,这是蒋帮无数基层组织中间的一个。

让我先把这个小小的官僚机构介绍一下吧。板桥乡公所内设正乡长兼自卫队长1人,副乡长兼民政股主任1人,财政股主任1人,乡队副1人,财政、民政、经济、文化、户籍等干事5人,自卫队27人(内乡保长勤务兵11人),保长(属8个保)、保干事、保丁(每保两人)共30多人,如果连所属54个甲的甲长都算在内,这个还不到8000人的板桥乡的小官僚机构,就有120多个人了。平均60多个老百姓,就有一个替他们“办事”的“小官吏”。

乡保人员,都是些什么样人呢?据该乡副乡长胡文远谈称,乡长高鹏程,乡队副高志德,过去当过两年兵,“嫖赌,贪污都差不多”;一保保长田运壁,开粮行,放高利贷;二保长杜北海,老头子,在粮行里写账的,还“老实”;三保长杨志明,小学毕业,“死爱赌博”;四保长杨克心,学生出身,“爱游散,心眼坏”;五保长王洪先,闲散人,好赌,骗钱勒索,爱“搞皮绊”(即嫖女人);六保长陈和明,“嫖赌都有份”“会搞个黑钱”;七保长高良汉,地主,好赌,“会搞钱”,爱“搞皮绊”;八保长张季其,爱“搞皮绊”,“有时也抽洋烟”。至于其他那些保甲人员,大都是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和农村中的地痞流氓,这就是蒋政府基层行政机构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是在蒋政府高唱“选拔地方公正廉能人士,充任乡镇保甲长”之下挑选出来的。

乡长一级薪俸,照规定每月米1石,职员5斗,计全乡公所开支(保除外),月需约银洋50余元。其实远不止此数。在这块穷乡僻壤里,虽不能说“金保长,银乡长”,但乡长的生活,也相当阔绰,勤务、马匹、卫士、兵丁,样样齐全,他们这些挥霍的巨大数目,除吞没该乡的庙田、学田、充田(因打官司而充公的)的公产以外,大部分是靠捐税和敲榨,这两年来还增加一项极大的额外收入,就是卖壮丁,每期可以卖一两名,每名可得银洋50至100元,这往往是在所谓“乡主席”(参议会)的共同作弊下进行的。已经成了一种“合法”的收入。

乡公所的全部工作,归纳起来只有丁、夫、粮、款四件大事。财政干事是征收钱粮的,民政干事是管“等因奉此”的,经济干事管伙食,文化干事管写标语,户籍干事管调查户口,其他上自乡长,下至勤务兵,全部精力都放在催征丁夫粮款四大项目上。据该乡三十六年度下半年工作日志上载:抽到壮丁3批,头批5人、二批7人、三批9人,为抢修襄花公路,征夫500余工。至于征收行捐、猪头捐、门捐、营业捐、田棵捐、摊贩捐、戡乱费、修建(碉堡)费、枪支费……催收田赋、公粮、自卫谷、国民兵食谷等工作,几乎每天都“派人去讫”。此外,还强迫开过一次乡民戡乱总动员会,和开过一次选民大会(选“国大”代表,到会百人),这两个会的目的,其实还是在抽丁敛钱,所以仍可归入四大项目之内。这就是蒋帮的“建立康乐富强的新中国须从下层做起”的真相,这就是那些“公正廉能人士”给予老百姓的“幸福”。

今年1月4日解放军来了,这个腐朽的基层组织被打碎了,老百姓起来发泄了几十年来抑郁的愤恨,他们纷纷起来平毁碉堡和控诉土匪们的罪行,同时,成立了一个真正为他们办事情的板桥人民民主区政府。

1948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