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新闻行动策划思路提要

三、融媒体新闻行动策划思路提要

新闻行动是“策划出来的新闻”,是媒体成为“主角”的新闻。不同传播形态联动互补、新闻媒体和新闻受众互动,放大新闻的传播价值;通过整合新闻事件的不同节点,策划热点、持续关注,让报道和新闻事件本身互为推动,不断掀起新闻传播的高潮。要实现这样的传播效果,必须强化新闻行动的策划设计。一般而言,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以小见大,找准切入点

越是宏大主题的新闻行动,越需要找准具体的切入角度,善用典型素材和鲜活案例。在采访选题策划上要能够同中见异、老中求新。究其本质,是要善于找到“大主题”下最接“地气”的报道内容,也就是坚持“三贴近”这一任何新闻类型和报道方式都不可回避的根本原则。浙江卫视曾在《浙江新闻联播》中推出大型新闻行动《寻找可游泳的河》。它以“清清河水,共同呵护”为主题,以寻找可游泳的河为主线,查找问题原因,反映群众呼声。在短短两个月中,共播出30多篇调查式新闻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极大关注,得到业界普遍好评。

在这个案例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是大的主题,应对水体污染是具体的选题,而“寻找可游泳的河”则是一个以小见大、富有新意的好创意。自古以来,只要是河就能游泳,何需寻找?这个创意看似违反生活常识,实则是对当时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状况的一个辛辣讽刺。这样沉重而紧迫的话题必然会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其实,这个创意源自温州企业家“悬赏20万元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这个网络热点话题。虽然这种行为被很多人视为炒作,但节目策划者很敏感地“蹭”到了这个舆情热点,进而反映出公众对于水环境治理、重新拥抱蓝天碧水的美好期盼。

随着新闻行动被越来越多地策划推出,组织者更应该注意摒弃程式化的问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策划之初,就应该将报道所选择的素材聚焦于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通过百姓身边的细微变化来反映各类系列报道的主题。同时,通过策划“走下去”的选题,鼓励记者沉下身子,走进街道社区、镇村农户,与城乡群众交朋友、谈家常,客观反映事实,回应百姓关切,但也要注意以独特的视角进行筛选,去粗剔伪,做到同中求异、赢在创意。

(二)融合联动,传播全样态

大型新闻行动多采用多媒体融合、多形态联动的方式,以求放大传播效应。在广电媒体内部和兄弟媒体之间,需要密切协同,有效联动,合力传播。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策划推出了大型新闻行动《铁血川魂》并推出特别直播。直播从纪念日上午9:00持续至11:00,共出动3台SNG、1台无线网络设备和多组记者。全程直播了成都三地的纪念活动,并与北京台、上海台、江苏台、湖北台等多家媒体连线报道纪念盛况。类似这样的新闻行动,在前期查阅资料和确立主题的基础上,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统筹实施直播连线和多家电视台的联合行动。因此,在思路确定后,要马上和兄弟台联系,建立合作策划机制,甚至需要邀请各个台的分管领导和采编骨干进行集中策划并召开碰头会。

在广电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之间,需要加强网台联动,实施全媒体策划。例如,江苏卫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策划推出了被誉为“脚尖上的中国”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大型新闻行动。它以现代文明和古老文明为两大主题线路,以古老技艺、风土人情、传奇历史、神秘物种为主要表现内容,通过邀请孟非、蒋昌建、毕淑敏、贾平凹、谭咏麟、李克勤等34位来自娱乐、文化领域的名人嘉宾,以及10位美女记者分赴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探秘的形式,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为大家所熟知的神奇中国和文明中国。策划之初,江苏卫视就搭建了网络专题,全程同步推进。在节目拍摄期间,江苏广电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江苏网络电视台、荔枝新闻App等独家策划了“记者手记”“精彩图文”“独家路线”等七个栏目同步宣发、立体呈现。与此同时,《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系列宣传片及花絮报道也陆续在江苏广电旗下各平台播出,将拍摄过程中采访到的一手资料进行亮点剖析,化解成适合网络传播的片段提前释放。

又如,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江苏卫视联合全省13市电视台,推出大型新闻行动《潮起扬子江》。这一次,江苏卫视借助微信小程序,面向网友征集“晒晒家乡这40年”老照片;开发换脸互动游戏“我的40年穿越照”,吸引网友参与;直播当天还推出线下活动“潮起扬子江环省行”,由当红主持人与观众在现场零距离互动,听当地老百姓讲述这40年来的故事,并现场设置“时光照相馆”AR互动体验装置。多种多样的融媒体操作为新闻行动锦上添花。

(三)系列呈现,注重连贯性

新闻行动的实施周期长,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也因此多采用系列报道、连续报道的方式进行设计。在新闻学中,系列报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围绕同一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进行多阶段、多角度、多侧面的追踪、补充报道。系列报道在结构上一般为横向结构,或称积累式连续报道。可以认为,其是对某一新闻主题或某一新闻事实,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做连续报道,每个侧面或角度构成一条相对独立的新闻报道,又构成事实整体中的一个环节,往往是对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如浙江卫视大型新闻行动《小康村里的幸福事》,巡礼浙江城乡,走进村庄社区,突出反映了浙江走在全面小康征程中的城乡新变化。这一新闻行动为形成贯穿全年的宣传效应,在策划时就决定采用“启动仪式+系列新闻报道+大型主题展览”的核心框架,并联合全省十多个县市区电视台派出多路报道团队,进幸福村、找幸福人、晒幸福事,传播效果在不断累积中得以放大。

所谓连续报道,则是对一个阶段内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某一事态进行及时而持续的报道,力求有始有终。它是对重要的正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事物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的连续多角度的报道,因其一段时间内对新闻事件集中、突出的报道,往往能造成一定声势,产生一定社会影响。与一般新闻相比,连续报道对事件过程相对较全面完整,解决了“浮光掠影”与深入报道的矛盾,还可以使整条新闻在一系列新闻报道中突出出来,引起更多的人关心和重视。从策划思路上看,连续报道一般是纵向的结构。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根据时间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地进行追踪式报道,往往是就一个事件性的新闻或新闻人物在一个阶段内的有关情况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持续性而进行的报道。上文列举的《寻找可游泳的河》新闻行动,从报道内容来看,首先以四篇街头采访抛出话题,引起公众注意,接下来沿着“挖掘河道污染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污染问题办法——促使政府部门拿出整治措施”这样的纵向逻辑层层推进,整个系列报道思路清晰,连贯完整。

大型新闻行动《走向蓝海》,追踪舟山这个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从前期建设到国家批复,到深入推进的全过程。它的策划思路是以行进式调查为主要手法依次展开,层层推进——首先通过记者的现场发现展示现状,直面各地发展海洋经济所面临的瓶颈;接下去通过记者的现场追踪,展示变化,记录各地破解难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最后通过记者现场追问权威部门、提问市长,展现海洋经济发展前景,描绘未来宏伟蓝图。随着不同时间段的不同跟进,在时态上具有连贯感,持续形成舆论热潮。

可见,无论是连续报道,还是系列报道,它们都具有新闻性,都是由多个独立报道构成的,都是出现多次的连续性的报道。由于它们顺应事实的发展规律,顺应人们的心理需求,涵盖面广,信息量大,报道完整,传播效果好,因而在新闻行动的策划中被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