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策划案的定位与构成要素

一、节目策划案的定位与构成要素

策划的程序是多样的。有时是先有立项,后有创意,也有时先有创意,之后立项。但一般来说,只有在策划方案框架和目标明确之后,才能撰写策划案。策划案体现了节目策划的具体内容,是频道、栏目和节目策划的核心部分和根本。其内容既有宏观上的指导性意见,又可能涉及具体的细节处理预案。

(一)注意策划案的不同定位

策划案的撰写者可以是导演、编导、记者,也可以是专职策划人;可以是节目主要的构思者,也可以是主创团队指定的执笔人。考虑到策划案提交的不同场景,其内容是不尽相同的。最初的草案是提交供讨论的,可以只有一个大概的创意或想法,允许有许多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在经过集中的研讨策划之后,草案会逐步修改为可以提交上级审定的正式方案。在上级审定通过后,也还会进行适当的细化,成为策划台本或实施方案。

“对上”的策划案,是为了向领导争取节目的实施权,或汇报节目的实施设想与方案。通常,在写作策划案时,节目的实施权尚未最终确定,或虽然确定由你实施,但如何实施还没有上级认可的方案。因此,策划案写作应以争取上级认可作为主要诉求。在文案中,应集中体现项目发起方的宣传目标、营销目标等,并精心论证此方案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最佳方案,且策划人所在的创作团队具备按此方案完成节目的经验、能力和技术保证。

“对下”的策划案,是为了向整个节目组或制作团队呈现节目的构思与设想,以便于统一思想,组织实施。策划案形成的过程是整个创作团队集思广益、合作攻关的过程;策划定型之后,应以此为依据让整个团队迅速形成共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前期策划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有时还可以会做出较大的调整。这些都需要团队成员熟悉了解策划的基本理念、思路,以及具体的制作计划。因此,这种策划案也同时承担了“导演阐述”或“制作大纲”的部分功能。

此外,“对内”的策划案和“对外”的策划案,在定位上也是有所差异的。

(二)把握策划案的构成要素

策划文案的写作没有绝对标准,策划者可以根据项目发起方的具体要求,按照策划对象的不同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需要表述的具体内容,但清晰明了、具有可操作性是最基本的要求。有学者提出“本土化创新=市场需求+创意构思+商业模式+合作团队+传播平台”[19]的公式,这五个要素的概括对策划案写作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还有教材总结提出,可以按What(策划的目的)、Who(组织和人员)、Where(实施地点)、When(实施时机)、Why(策划缘由)、How(策划方法与实施形式)、How much(预算)、Effect(效果预测)等要素来写作策划书。[20]

在实际操作中,策划者面临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单期节目或单一选题的独立节目策划常常要偏重于选题、内容和如何操作;系列节目则应偏重于主题、整体定位、内在逻辑等;而栏目化节目或季播节目还需要考虑市场环境、创新优势、付出收益、播出平台等问题。此外,不同类型节目的策划文案写作重点也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说,除了前文已详细分析过的融合传播策略,还有以下一些要素是应该写到的:

1.创作背景

也就是论证节目的推出正当其时。这种背景主要是政治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市场背景等,提出“在某某大的背景下,急需一档反映某某主题的节目”。写作时应考虑包括节目提出的动议、策划的意义、目的,宣传意图,市场需求情况等。创作背景部分可详可略,有时也可一笔带过。

2.节目名称

节目名称应该反映主题和节目的主要诉求,体现节目的基本形态特征,并响应当前的社会热点或热门话题。同时也应考虑朗朗上口,易读易记,便于流传。

3.节目定位

所谓定位,是对节目主导思想、中心要义和目的受众的概括,是节目要素要表现和反映表达的宗旨。节目定位通常围绕节目主题展开,要充分反映主题。节目定位有时会概括为一句朗朗上口的宣传语,如央视《焦点访谈》的定位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朗读者》以“朗读打动人心”为节目定位;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以“让科学流行起来”为节目定位。当然,有的节目宣传口号与定位无关,仅仅是为了吸引注意力。

4.节目形态

形态策划是节目策划的关键与重点。形态策划要充分考虑主题、内容与节目类型的个性化特点,通过对多种节目元素、环节、模块的排列组合,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样态。节目形态一旦定型,通常会稳定一段时间。栏目化节目的形态不宜频繁变动。

5.节目内容

即初步考虑的内容选题方案。对于单期节目的策划来说,内容策划是策划案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写细写透。对于系列节目或季播节目而言,一般会对全部或大部分节目的选题进行初步明确,每期节目之间应具有逻辑联系或连贯性。栏目化节目的内容策划可以在最初给出一个大的方向和设计,而后根据播出需要不断细化、具体化,但也应保证选题思路的一致性。

6.节目风格

节目风格主要指节目选题定位的风格和形式设计的风格。节目风格的策划需要考虑内容与形态的关系处理。一般来说,主持人的风格、视听语言的风格、包装的风格等都是影响节目风格的重要方面,策划案撰写时应通盘考虑。

7.节目体量

节目的体量包括单期节目的时长和总期数两个部分。单期节目的时长应根据节目定位和受众的欣赏习惯来确定。总期数要考虑宣传的需要、栏目的需要、广告的需要等因素,还要考虑政策规定,如国家广电总局曾做过“选秀活动的播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半月”的限制。在策划案中,应给出比较具体的方案,如每期节目20分钟,周播,一年52期。

8.组织实施

即明确人员组成、任务分工和项目进度计划。首先是搭建一个可以实现预期效果的创作班底。通常要对节目组(项目组、摄制组)的人员构成做出具体安排,包括需要哪些人员,由哪些单位或部门来实施,如何分工又如何合作,等等,要有较为明确的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的时间进度做出具体计划,包括前期调研阶段的起止时间、中期拍摄阶段的起止时间,以及后期编辑制作阶段的起止时间等。对于审核和播出的时间点,也应做出适当规划。

9.播出平台

视听节目的播出平台包括传统的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两大类。传统的频道、频率有上星、全国、省域、地市等区别。节目的定位还会受播出平台定位的影响,如江苏卫视以“幸福”为定位,湖南卫视以“快乐”为定位。新媒体平台更强调互动性,用户群体更为年轻化。有些节目是专门针对某一播出平台的调性和需要进行策划制作的,被称为“定制节目”。

10.比较优势

即在收视收听市场上的比较竞争优势。策划案需基于科学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对此节目的竞争环境(政策环境、时段、受众环境、同类节目播出情况)等做出分析,并通过分析此节目的创新性、竞争力等,得出比较优势。此部分内容的写作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模型,即对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等要素,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再进行策略调整,以达成最终目标。

11.经费预算

节目成本是指生产节目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以及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者是指设备的折旧和材料损耗,后者是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节目的成本预算就是将这些可能或必须发生的费用做一个科学的预测。通常涉及的项目包括:劳务费、设备租用费、场地租用费、食宿费、车旅费等。有的节目还涉及版权使用费。合理的预算有利于决策者了解节目成本,并为广告投放和招商提供帮助。

12.预期收益

节目收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社会效益主要是体现节目的宣传价值、文化价值等,要写明能够产生何种社会影响,或有利于传递何种价值观。经济效益主要是节目售卖以及广告冠名等收入情况。有些节目的策划会以参评奖项为目标,此时需要关注评奖标准,并着重体现节目的社会效益。

13.招商方向

节目生产所需的费用是可以预算出来的,而其创造的价值实际上需要一定时间去检验,也就是要得到一定量的受众的认同,进而得到广告商的认同。不少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起初播出时没有冠名,少有广告,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以其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商家的青睐,冠名和广告数量大增。但在节目的策划初期,就应从节目类型和受众定位出发,设计总体的招商方向。如儿童节目、教育节目、体育节目等都有相对垂直的招商领域。如能先期确定商业冠名或广告内容,则可更合理地谋划品牌或产品的植入方式,设计适合镜头捕捉的节目场景,甚至专门策划某个环节来满足植入需要。如在《极速前进》中,嘉宾在游戏环节为了补充能量必须喝某品牌蛋白粉才能够继续游戏,这就是广告的剧情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