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前综艺节目主流形态的真人秀

三、作为当前综艺节目主流形态的真人秀

真人秀在国外通常被称为真实电视(Reality TV),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竞赛游戏节目。而作为一种节目形态,真人秀“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8]

(一)真人秀的形态特点

真人秀是一种将真实与虚构融合在一起的节目形态。曾成功策划和导演过《走入香格里拉》等节目的陈强认为:“真人秀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特定虚拟空间中的真实故事,全方位、真实的近距离拍摄和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化的后期剪辑。节目中规则等于内容,志愿者加环境等于情节,编辑方式等于效果。”[9]

原央视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惠明提出:“真人秀有十个最基本的条件:1.节目由规则来承载;2.没有专业化的演员;3.有人为选定的场所;4.节目一般都设有明确的目的,如大奖;5.节目有虚构性;6.节目有实录性、节目强调目击感、新闻感;7.节目具有故事性;8.节目具有暴露性;9.节目具有天然的悬念。”[10]

尹鸿教授认为,真人秀泛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在《如何理解真人秀的本质和特点是关键》一文中,他进一步提出要从三个字来理解“真人秀”——“人”是核心,“真”是特色,“秀”是手段。[11]学者谢耘耕、陈虹提出真人秀节目的基本特征是:1.纪实性;2.原生态;3.拟态性;4.冲突性;5.叙事性;6.参与性。[12]

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认定真人秀有两个特征:其一是在所谓“真实”条件下发生的具有娱乐要素的戏剧性事件,其二是具有游戏节目的特点。[13]

纵观业界和学界对真人秀节目形态特点的概括,我们发现,因对真人秀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存在差异,对其特征的理解也各有侧重。真人秀是一种综合性的节目,既有纪录片的纪实性特征,也有影视剧的戏剧化特征,还有传统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和互动性特征。真人秀综合使用众多元素,如益智、游戏、言谈、竞赛、剧情等,使节目的兼容性和丰富性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如果我们将那些被称为“真人秀”的节目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是如此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似乎很难确定一种统一的形态。但是,分析真人秀历史上的经典节目,就会发现有两个特征是其共有的。

其一,真实感。

真人秀之“真”,是一种“真实感”。“真实”是相对虚构形态的影视剧而言的,但与强调“真实性”的纪录片有本质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它肢解了电视的纪实特征,没有了常规纪录片对真实的努力追求,代之以高潮迭起的游戏情节、模糊的时代背景、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等。真人秀节目普遍运用“肥皂剧叙事”模式,制作时运用了特写、背景音乐、蒙太奇镜头、高速摄影技术渲染气氛,后期剪辑和人为控制大量存在。真人秀标榜“绝对真人真事”,宣称运用“纪录片式的跟踪拍摄和细节展览”满足观众的窥视欲,但电视剧式的人物环境选择和矛盾冲突设置、竞赛节目的巨额奖金设置和淘汰方式又暗示出节目本身的虚拟性。可见,真人秀只是一种超越虚构与非虚构的综合性的娱乐节目。它将纪录片与戏剧紧密结合,由真实与虚拟两个层面的内涵构成,其实质是真人参与的节目游戏。[14]

其二,可控的虚拟环境。

由普通人而非专业扮演者,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既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目的做出自己的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这就是真人秀。真人秀节目大的框架是事先设定的,包括奖金的设定、环境的选择、参赛者的选取和游戏规则的制订等。英国导演艾里克斯·霍尔姆斯认为,真人秀本质上是“将真人放置于人为的情景和环境中,拍摄他们如何表现和应对”。真人秀中的“虚拟环境”源于但又不同于客观真实环境,是某种人类生存时空具体而微的拟态,它包括节目的人造环境、人际环境和游戏规则。在人造环境和游戏规则中,后者起决定作用。因为游戏规则的存在,虚拟环境是可控的。除去形式,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取向完全在于规则设置,甚至可以根据一个民族的性格制定规则。

(二)真人秀的常见类型

在国外,真人秀另有多种称谓,如Game Show(游戏秀)、Reality Show (真实秀)、Reality Soup Opera (真实肥皂剧)等。称谓的差异意味着真人秀具体类型的繁杂。当前仅美国荧屏上播出的真人秀节目就超过100种。在实践层面,不可能出现一种热门的节目题材,就划分出一种新的类型。对于节目的策划与设计者来说,这样做既无必要,又会为创新带来束缚。根据英国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的研究,真人秀其实可分为以下三类:

1.观察类真人秀:在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观察众人的行为。

2.信息类真人秀:使用真实的故事告诉别人某些知识。像驾驶、急救,或宠物等。

3.虚构类真人秀:将真实的人物放置在设定的可控制的情景下,例如一幢房子或者某个小岛,然后拍摄发生的事情。

按照这个定义,当前为大家所熟悉的真人秀节目,如《老大哥》或《幸存者》都是典型的虚构类真人秀,亦即狭义上的真人秀,其特点是可控的环境和真实的志愿者。其他两类则属于广义真人秀的范畴。而诸如《非诚勿扰》《最强大脑》《奔跑吧》《王牌对王牌》等热门综艺节目实则是在一些环节使用了真人秀元素,“频繁出现的各种选秀节目、益智节目、竞技节目、大奖赛,等等,实际上也都在借鉴真人秀的手法、技巧和意识。”[15]强调原生态记录与游戏规则下的竞争相结合的真人秀,已成为一种节目策划理念,为各类节目所使用,这也使得真人秀原本就不清晰的外延边界更趋模糊。但正是这种“嫁接”与融合的态势昭示着综艺视频不断创新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泛真人秀”的时代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