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节目的形态特征

二、谈话节目的形态特征

谈话节目打破了“你播我听(看)”的单向传播模式,把人际传播引入大众传播领域,形成了“双向互动”的传播格局和多维传播方式,增加了直观感、现场感,传统节目严肃的说教面孔被轻松幽默的聊天取而代之。谈话节目在国内的兴起,无疑是受到西方电视的影响。近年来,国内电视台和网络视频平台大量上马新式谈话节目,内容上涉及新闻信息、社会话题、娱乐综艺、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因为加入融媒体元素,拥有了更强的互动性,但其基本形态仍没有脱离谈话节目的共同特征。

(一)以人际谈话为核心内容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普遍存在于各类型节目之中。对于新闻节目而言,谈话混杂于采访与评论的字里行间;在综艺节目中,插科打诨的谈话是一种幽默和口头娱乐;在情感类节目中,触达心灵的谈话是一种真心抚慰;在知识类和教育类节目中,解疑释惑的谈话是一种传经布道;对于纪录片,访问谈话是一种最有效的纪实模式。但对于谈话节目来讲,其节目主体和唯一的核心元素就只是“谈话”。

谈话节目的本质是人际传播,它的内容以“人际口语传播活动”为主。威尔伯·施拉姆谈道:“这种交流是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符号是共享的,尽管对于任何两位参加者来说,这些符号不可能刚好意味着同一事情。但这种关系的结果是,随着交流的继续进行,理解很可能变得越来越近。”由于传统电子媒介的局限,人们只能尽力去模拟个人传播的情境,借助那些间接、迟到的反馈(来信、电话等)去维系传受双方的关系。谈话节目将人们私下的谈话搬到屏幕上,是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的一种传播形式。从节目的组成看,除主持人和嘉宾外,不可缺少的人员构成还有观众,观众(现场和场外观众)用不同方式参加讨论,强化了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人际传播色彩。这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二)以即兴口语为显著特色

即兴和面对面的双向互谈是谈话节目的最显著特色。从“脱口秀”的本意出发,这种媒介谈话应该是一种无脚本的、带有强烈即兴色彩的口语谈话,一方面体现视听媒体的即时传真功能,另一方面实现了利用节目进行社交互动的目的。

老牌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以“让人说话,把话语权交给老百姓”为宗旨,倡导谈话现场的即兴双向交流。节目有些类似于带动全民进行大讨论的论坛,主持人崔永元以幽默机敏的风格协调嘉宾和观众,围绕社会热点、焦点话题,以及个人的真实命运展开讨论,营造出“实话实说”的节目氛围。美国著名谈话节目《奥普拉·温芙瑞秀》的主持人把自己的谈话节目办得更像是一次小组心理治疗活动(group therapy)。在奥普拉的带动下,来自普通人群的嘉宾和现场观众吐露出真实的生活感受和心中的隐秘,并通过这种倾诉来缓解心理压力。这些节目都体现出鲜明的即兴和双向互动特点。

(三)以视听语言为符号载体

谈话节目源于广播。当谈话以可视化的形式出现,在公共注视空间内呈现个人生存状态,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赋予了“谈话”新的含义。作为一种节目形式,视频谈话节目区别于广播谈话和日常谈话,是声画结合的大众传播产品。镜头切换、时空转换等视听元素的运用,赋予其更强的表现性和生动性,而演播场景、道具、服装等可视化元素则有助于提升节目的感染力。

从形式上看,谈话节目大多在演播室制作,但无不强调视听元素运用。美国NBC的谈话节目《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由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主持,偏重于娱乐性,以软性话题为主。其节目模式设定为:有大量现场观众参加,以主持人的幽默独白与知名嘉宾的轻松对话和穿插的娱乐演出相结合,强调娱乐性和喜剧色彩。主持人以他特有的幽默感和敏锐的反应能力,同嘉宾及观众进行似乎漫无目的的交谈,随时制造笑料,引起观众注意。在自发即兴的语境中,以面对面的双向口语传播为基础,生成一种视听结合的内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