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节目概说
我国早期的知识类节目内容比较单一,受制于当时尚不开放的社会环境,节目选题多停留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内容上,如书法、刺绣、雕刻,等等。随着社会更加开放,更多的新鲜事物进入了人们生活,一个个全新的概念开始不断在屏幕上出现,如纳米、转基因、PM2.5、科创板、“黑天鹅”和“灰犀牛”等。作为节目或栏目策划者,要善于利用视听语言帮助社会大众了解、学习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新概念。湖南卫视2017年推出的科技秀节目《我是未来》,每期邀请两位全球顶级科学家,通过现场体验和主题演讲等形式,向观众介绍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激发观众对科技的关注和兴趣。知识类节目的内容不仅要满足受众的需要,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作预见性的调整,对未来知识的转型做出预见性的引导和传授。在策划过程中,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需要引起注意:
其一,传道解惑的专业定位。
知识类节目突出的作用是向受众传授维系社会发展所需的社会规范和知识。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进入21世纪,人类创造的知识,特别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短时期内以极高的速度增长起来。“知识爆炸”成为人们对当前大量出现并飞速发展的各种知识现象所进行的夸张和描述。据测算,全世界的知识总量七至十年翻一番。新的知识现象、知识概念、知识热点、知识明星进入媒体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类节目也成为备受瞩目和欢迎的节目类型。例如,央视国际频道播出《语林趣话》节目每天一期,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节目主旨是讲述中华成语典故,追溯中华汉字演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走近科学》以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为主旨,引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引导观众走近科学。《科技博览》则强调严谨、精彩、贴近生活,力求化深奥的科学理论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现代科技,让人们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领会科学的奥秘,把握科学动向。《人与自然》的栏目宗旨是“讴歌生命,关注环境”,致力于介绍动植物和自然知识以及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探讨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二,寓教于乐的通俗传播。
“寓教于乐”思想对18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寓教于乐把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娱乐活动之中,是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也就是通过泛娱乐化策划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以财经类节目为例,这类节目以往给人的印象是形式单调呆板,而如今这方面已有较大改观。有的财经节目以娱乐化、社会化的形式呈现财经知识,比如,央视财经频道的《艺术品投资》《鉴宝》《超市大赢家》等;有的以故事化手段来反映商界沉浮和资本风云,增强大众的观感和降低受众的接受门槛,比如湖南卫视的《财富中国》;还有的采用了真人秀节目模式,比如《赢在中国》《创智赢家》等节目,它们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可见,专业性并不等同于刻板和艰涩,只有给单调刻板的专业知识披上多姿多彩的外衣,让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主创者想传递的信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知识类节目就是要把科学的严谨性和艺术的生动性巧妙结合起来,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受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是推动节目创作的不竭动力,日益复杂的知识形象呼唤着更加丰富的视听语言和表现技巧。但真正的优秀作品永远不会只是靠技术生产出来的,它需要每一位编导和策划人在技术与艺术之间寻求创作契机,奉献给观众一个个优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