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与挑战类综艺的形态特征
作为竞技与挑战类综艺的原型模式,美国CBS首播于2000年的户外生存秀《幸存者》和NBC首播于2004年的职场竞技秀《学徒》,可谓影响深远。《幸存者》开播当年,即创夏季收视率新高,2020年,迎来第40季的播出。按照最初设定,节目从应征者邮寄来的录像带中挑选16名参赛者,把他们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在4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无法得到外界帮助,不能依靠现代技术手段,要经受热带风暴洗礼,靠双手艰难生存,任何缺乏意志或身体不够强壮者都将被淘汰出局。选手定期召开“部族会议”,商量把谁驱逐出小岛,每次以投票的形式驱逐其中一个人。最终获胜的“幸存者”可得到100万美元奖金。《学徒》则是一个将商业运作技巧作为主题的节目,其最大卖点是由后来的美国总统、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扮演“学徒”们的雇主,实习地点在特朗普商业帝国的不同企业。通过挑战不可思议的高难度任务,最终获胜者将成为特朗普商业帝国一家公司的总裁。
对于策划来说,节目元素是构成节目版式和形态的基础。研究认为,欧美节目的构成元素包括“场景、俊美性感的人体、暴力因素、竞技、事故与灾难、性、阴谋与帮派竞争、背叛、人际谋略、规则、宗教、伪善、骂街、单相思、友谊、内心冲突”等。为了更好地认识竞技类节目的策划规律,国内学者将其分解为七个基本元素:1.作为故事主体和观众观看客体的人物元素——参与者;2.推动节目、观众和故事发展的动力元素——悬念;3.形成人物关系和情节变化的结构元素——竞争;4.标志人物命运戏剧性转折的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5.形成故事假定性的情境元素——时空规定;6.形成节目基本过程的细节元素——现场记录;7.强化故事的感染元素——艺术加工。[18]在此,重点从策划的角度对其中四个核心元素予以解析。
(一)竞争模式——谁与谁的对决?
如果说挑战的目标是一种动力、悬念,那么竞争过程就是情节。目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达到,胜利者是唯一的,而失败者却是大多数,因此,竞争是否激烈,竞争是否具有强度,竞争的结果是否难以预料,都决定了节目的情节是否具有足够“魅力”。
竞争环节的策划通常要考虑两种模式:一是“与天斗,与地斗”,即与自然界的较量;二是“与人斗”,即在人际关系领域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在一个封闭的游戏环境中,参与者会互相产生各种复杂的感情,如爱情、仇恨、嫉妒等,这些情感和利益交织,难免出现冲突。而许多真人秀实际上既包括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也具有人群与人群的冲突,如《幸存者》。
在《幸存者》开始部分,部落成员选择的环节就已为日后的竞争埋下了伏笔。节目规则要求,每个部落的第一名成员从剩余的参与者中挑选自己部落的下一位成员,被选入者再选下一位,直至最后。这种选择是两难的,一方面为了能够在与其他部落的竞争中获胜,要选择更强大的伙伴,另一方面又要提防更为出色的同伴挤出自己。这种情节极具张力。参与者为了淘汰其他人而顺利进入下一轮以致最后胜出,要采取一切规则允许的手段打击对手;同时为了不至于被投票淘汰而要使尽浑身解数去迎合后者。由于真人秀的竞争和淘汰环节和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能产生一种更加“现实的效果”,更能唤起观众的心理认同。
一般来说,竞争环节策划得越新奇,竞争的场面就越有趣;竞争的规则越简单,观众的参与度就越高;达到目标的人越难以预测,竞争的悬念就越强;最后达到目标的人越少,竞争的结果就越有吸引力;达到的目标越艰难,竞争的过程就越有观赏性。
(二)淘汰与选拔规则——为何出局?
竞技类节目的核心是淘汰制。通过层层淘汰,直到最后一人(如《幸存者》)、一对(如《阁楼故事》)或一组(如《垃圾挑战赛》)。也有的节目采用记分方式,变“汰劣”为“选优”,最后获胜者获得大奖,这其实是另一种的淘汰。还有的游戏规则是在淘汰的同时进行选拔,让被选拔出来的人具有豁免权或投票权。如《幸存者》就是让优胜者获得豁免权,被淘汰者从非优胜者的群体中产生,甚至,优胜者最后有淘汰别人的特殊权利。
从策划层面看,节目的选手淘汰与选拔有四种常见机制:一是达标淘汰、二是评委裁定、三是观众票选、四是同伴裁决。达标淘汰,即事先确定游戏“过关”的标准,如果竞争者无法达标则遭淘汰,达标者进入下一轮;评委裁定较为传统,是竞技类节目最常见的淘汰与选拔方式;观众裁决多使用互动手段,由观众投票决定,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选手的人气状况;同伴裁决则由内部投票进行表决,是游戏残酷竞争性的集中体现。也有的节目综合使用多种方式,以强化节目的悬念和竞争性。
《学徒》的淘汰与选拔环节极具代表性。《学徒》是两个团队之间的竞争,也是16个选手个人命运的厮杀。每一集特朗普都会在最后的“会议室裁定”中淘汰一人。以第一季第五集为例,特朗普下达的任务是用1000元本金购买任意商品,在跳蚤市场出售,看哪一组能够把本金赚回,并收入最多。尼克和克莉斯蒂分别为两队队长,尼克一组在室外出售女性服装和首饰,克莉斯蒂在室内售卖从中国城选择的特色小东西。比赛当日下起了大雨,克莉斯蒂一组非常庆幸选择了室内摊位,可当天气放晴,克莉斯蒂仍然在室内坚守,进展缓慢。最后,组员们终于决定搬出去在室外销售,以弥补在室内没有客人的损失。然而,最后结算时,克莉斯蒂小组意外发现丢了钱,这导致了他们最终因为亏损而失败。克莉斯蒂选择了与自己不和的组员海德和负责财务的欧马一同进入会议室面临裁决。然而,难以捉摸的大老板特朗普最终淘汰的并不是因丢钱而需要负责任的欧马,却是因听从好友建议,没有在会议室中为自己争辩的克莉斯蒂。事实上,克莉斯蒂的好友对特朗普的习性和标准一无所知,在会议室,这位好友甚至不惜“反水”攻击她,她提出的所谓建议更是“损人利己”。在上述一波三折的节目中,多种淘汰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淘汰的标准与结果无从预知,特朗普作为最终裁定者(唯一评委)拥有对所有人的生杀大权。成功的学徒只有一个,在“会议室裁定”过程中,选手可以相互指责中伤,或为自己辩解。会议室成为失败与胜利最后的裁判场。
(三)悬念元素——大奖属谁?
无论是竞技类节目的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需要一种动力性目标,驱使节目的参与者主动行动,而且这种行动的主动性越强,对目标的渴望越强,故事的吸引力也就越强,观众的观看欲望也会越强。因此,故事的目标就作为一种悬念,推动参与者和观众与节目的进程捆绑在一起。
重赏之下有勇夫。节目的参与者一旦达成某个行动目标,如到达某个地点,争取某种胜利,获得某种位置等,都将获得奖励。在竞技类综艺节目中,无论主题如何变换,设置大奖总是节目策划者的不变选择,“大奖归谁”也成为最大的悬念。在节目中,参与者和观众的目标总是预先设定的,但是优胜者却是不确定的。胜利者,可能是最后的幸存者,也可能是经受了考验的最有意志力的人,或竞技能力最高的人,或运气最好的人。他们将得到高价值的奖赏,如巨额金钱、房子、汽车、高级用品、特殊体验的机会、高薪职位,甚至优秀异性,等等。奖励能调动参赛者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从而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奖赏究竟会落到谁手中,由于什么样的原因获得胜利,谁也无法得知,这些都是不确定的。观众无从控制,甚至节目的制作者也无法得知。这一悬念一般要等到最后一集才能揭晓,于是巨奖悬念贯穿始终。
例如,在《幸存者》中,最终的获胜者将获得节目提供的100万美元(这是美国真人秀节目的常规奖励额),但究竟谁是最后的胜者,观众无从得知。第一季的大结局,要从剩下的三位参赛者中选出谁是最终的获胜者。三人在烈日下手扶一根图腾柱,最后松开的人将获得投票权,从剩下的两位选手中淘汰一个。结局出人意料,理查德选择退出竞争,获得投票权的女士淘汰了老人,而最后的结果是,其他选手却把票投给了理查德,让他成了最终的获胜者。可以说,整个过程跌宕曲折,没有人能预知谁是最终赢家。
真人秀虽然是一场游戏,但奖励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是节目规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辄几十万美元和几百万美元的奖金或者等价奖品、高薪晋升机会、好莱坞和五百强大公司的就业岗位等利益诱惑成为欧美真人秀长盛不衰的法宝之一。这些价值不菲的奖励也成为真人秀节目展现人性的根本诱因。只有足够大的诱惑和刺激,才能让参加者不惜历尽艰辛,放下伪装,放手一搏,观众也才能看到假定规则中真实的人性。
(四)时空规定——置我何境?
竞技与挑战类节目的空间环境分室外和室内两种。室内环境大多选择封闭的独宅,活动空间有限,与外界隔绝,很少有现代科技产品,即使有也限制使用。室外环境的总体特点是条件恶劣,生存艰苦,与外界隔绝。比如《阁楼故事》中生活设施俱全的豪宅,或者《幸存者》中太平洋上的原始荒岛。
环境是促使人物发生动作的“情境”要素之一。作为节目参与者的生活空间,游戏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会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人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试自己的心理,从而显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定游戏环境能够促使参与者以最快的速度焕发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状态,这是整个游戏进行的前提。要展现残酷环境中的真实人性,就要对节目参与者的心理进行全方位的调整,让他们从进入游戏第一刻起就忘掉外部世界,全身心投入游戏。因此,节目策划者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给参与者提供一个完全封闭的、与世隔绝的游戏环境。《幸存者》通过精心营造的情境,将节目参与者带入游戏,同时,陌生化的场景不断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让节目更加生动、诱人。
《幸存者》拍摄地点选在远离现代文明的荒岛上,使用具有原始象征意义的饰物和仪式。反复出现的火把、戴在脖子上的原始图腾饰物、投票时的粗糙纸张、志愿者脸上的泥巴和油彩、参加“部族会议”时的锣鼓,以及被淘汰者离开时的灭灯仪式……游戏环境与游戏内容完全相符合,这个模拟仿真的假定情境给参与者规定了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范围,也让观众对参与者的心理有了一个基本的预判。进入原始荒岛的参与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在陌生大自然中求得生存;同样,进入豪宅的参与者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打发漫长单调的时光;《学徒》则反复强调曼哈顿就是一个“原始丛林”、一个“残酷的丛林”。
竞技与挑战类节目一般会设置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时空环境,它是真实的,又是超现实的。其超现实性表现在它设置了一种极限,在极端的时空里,矛盾和戏剧冲突更集中,更有可看性。同样,节目也要求在极端的时间里完成。有的要求几天几夜,有的是一个月、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的限定使冲突更加集中,悬念一波接一波,挑战性和刺激性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