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定位
英国学者利文斯通和卢恩特曾发问,“他(她)是讨论的主持,是访谈中受人尊敬的主角、裁判、调解人、比赛的主持、治疗专家、宴会谈话的主持、经理、还是代言人?”[9]但无论何种角色定位,主持人在谈话中的引导、控制作用,无不清楚地表明主持人的核心地位和灵魂作用。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谈话节目的策划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一)人际传播界面
在视听媒介中,所谓“界面人物”指的是媒介和受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媒体的品牌和形象。在美国,不少知名的谈话节目直接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如《拉里·金现场》(Larry King Live)、《奥普拉·温芙瑞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艾伦·德杰尼勒斯秀》(The Ellen Degeneres Show)等。谈话节目的界面人物,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主持人角色的作用,实质上就是把人际传播、团体传播方式融进电视节目的传播中,使大众传播具有人际传播、团体传播的亲近性和双向交流特点,更好地满足观众希望与传播者进行交流、沟通的要求。但正如威尔伯·施拉姆所说:“要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媒介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就需要技巧和努力。”[10]主持人必须亲自现身(声),掌控节目的进程和内容的铺展。“第一人称”既融入了人际传播的某些特征,又是大众传媒的代表。主持人也是传播机构与受众之间的中介人,在节目中直接起沟通与协调作用,有利于缩短媒体同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确立一种平等的对话机制和富有人情味的互动环节。谈话节目把观众请进演播室,主持人与观众坦诚相见,侃侃而谈,或者让主持人走出演播室,在现实生活中与观众进行对话。这都是有效的节目形式,能够形成一种活跃、融洽、轻松、愉快的社交氛围。
(二)公共客厅主人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主人”,嘉宾和现场观众都是请来的“客人”。在西方,这类主持人被称为“Host”,即主人、东道主的意思,如在家庭宴会或游园会上做招待或接待的人。谈话节目营造的是一种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话语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主持人”才能春风化雨,“嘉宾”才感到宾至如归。有了这样的环境,大家也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敞开心扉,充分交流思想。主持人在节目中往往以个人身份出现,也以传播者的身份出现,那么他和受众的关系就不是简单的传受关系,不是“我说你听”的被动接受关系,而是要共同面对问题、深入讨论,是平等的交流关系。这就要求主持人尊重受众,以礼待人,和蔼可亲,同时要真实可信,富有知识和情感,以此取得受众的信赖,达到充分交流、共享信息的目的。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也就比较容易进行思想的充分交流和信息的充分共享,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这样的传播环境和氛围是需要整个节目组着力营造的。为配合这种定位,许多节目直接将演播现场布置成客厅的样子,以此营造“会客谈话”的氛围。
(三)话题意见领袖
在谈话节目中,人与人之间、话语和话语之间无形中会产生“场效应”。这是一种特殊的“舆论场”,一种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场’不仅是舆论形成的条件、空间,而且是推动舆论发展的契机,甚至制约着它的正负方向。‘场’成为意见产生的共振圈。”[11]既然是一个舆论场,就需要加以组织和引导,以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从这个意义来说,主持人应成为“意见领袖”。但是要取得“意见领袖”的地位,必须靠主持人自身的素质与魅力,逐渐在传播实践中建立自己的威信。主持人有个人评议的权力。即便是有权威嘉宾参与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也并非单纯的报幕者、串联者和提问者,而应表达出鲜明的观点,并参与话题的讨论与互动。主持人在节目中用议论的形式表达观点,这就是主持人个人评议权力的运用。评议的正确与否,以及评议的技巧都能够展示主持人的学识和品评问题的能力。由于是个人评议,是以“第一人称”出现,因此这种独到的见解是“我”的议论、“我”的评述,是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矛盾经过仔细地观察、分析、思考后的“我”的见解。这样,会使观众感到主持人很平等、很亲切,从而愿意继续倾听,而主持人也不至于游离于节目之外。
(四)现场调控核心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重要职责是起到串联和组织节目的作用。谈话节目一般有三种互动模式: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嘉宾与观众的互动、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其中,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是三种互动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环。主持人的角色,一是作为旁观者放松嘉宾情绪,使对方进入谈话氛围;二是作为参与者介入谈话,激发嘉宾智慧,不断引导话题。很多谈话,都是围绕主持人和嘉宾的会话展开的。
一个优秀的主持人要能够把控节目的节奏并将不同的内容、形式或节目要素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由于主持人是节目的参与者,他(她)要参与节目的制作,并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他(她)熟悉而且能够全面地把握整个节目,这有助于主持人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才能。通过对整个节目的内容串联和结构布局进行总体考虑设计,可以使整个节目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主持人在节目单元之间的有机穿插,使各具特色的节目单元的组合极为自然,没有生硬的跳跃感和断裂感。”[12]在节目录制(直播)进程中,主持人更要担当好组织者角色,发挥协调、调度、控制功能,保证节目有序并精彩地进行。在西方,主持讨论、辩论和采访节目的主持人也常常被称为“仲裁人”“协调人”(Moderator)。
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应具有出色的表达能力、敏捷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控场技巧。控场技巧是指主持人对节目场面进行有效控制的技能和方法。在节目录制(直播)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嘉宾和观众的情绪、注意力及场上气氛、秩序常有变化的可能。主持人应有效地调动观众情绪,集中观众的注意力,驾驭场上气氛及秩序,使之向有利方向发展。控场技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准确体现节目基调、风格,和谐流畅地串联起整个节目,谓之“常规控场”;二是灵活机智、迅速得体地处置现场发生的意外,保证节目的顺利播出,谓之“应变控场”。作为谈话的组织者,“现在时”谈话的不可预知性所带来的“风险”必须由主持人承担和处置。在策划上,一般会对这种“风险”制定预案,但同样考验主持人的临场处置,如《实话实说》最初的策划人郑也夫所说,是“在既定的思路上即兴发挥”。北京电视台的《国际双行线》曾遇到过这样一件突发事件:被邀嘉宾谭盾与卞祖善发生争执,谭盾中途离席。但是,主持人、制作人员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所吓倒,他们没有放弃摄制,而是在主要嘉宾缺席的情况下一边努力圆场,一边与另一嘉宾把节目坚持到最后。这期节目引起了人们对话题之外的更多因素的思考,《国际双行线》也因此一炮走红。
(五)特定领域专家
在传统意义上,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功能主要是组织、理解、现场调度、主题引导,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谈话类主持人突破了穿针引线的发问者角色,逐渐向节目的参与者、观点的展现者转变。主持人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就不能融于谈话的氛围,无法激发参与者的兴致而会始终游离于节目之外。要深度介入话题,主持人必须成为节目所涉及的特定领域的“专家”。著名谈话节目《拉里·金现场》有大量新闻类选题,有关政治的比较严肃的话题占相当比例,其主持人则有大量采访政治人物的经验,本身对美国的政治议题非常熟悉。主持人不只是信息的索取者,还常常是信息的提供者。《张召忠说》是军事专家张召忠在凤凰网主持的一个军事谈话类节目。张召忠本人退休前是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知名军事专家。在做主持之前,他作为嘉宾参加了许多电视节目,如《最强大脑》《一虎一席谈》《军情第一线》等,著有数十本原创出版物、专著及教科书籍,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型主持人”。传播实践证明,主持人(信息传播者)的威信越大,传播效果就越好。人们往往对权威的意见较为看重。这种权威性首先取决于传播者的信誉度,即诚实、公正、无私等人格魅力,其次是他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一档好的谈话节目,总是与主持人在这方面的影响分不开,同时节目的成功也会不断增强主持人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