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一、选秀类综艺节目的形态特征

起源于英国的《流行偶像》、美国NBC 2006年始播的《美国达人》,以及荷兰金牌制作人马克·德文克打造的《荷兰好声音》等节目,被认为是选秀综艺最重要的原型模式。由《美国偶像》《美国达人》等开创的三人或四人评委制、零门槛参与、观众投票等规则,成为选秀节目很长一段时间的“标配”。《好声音》则推出“盲选”(Blind Auditions)、组内“PK”(荷兰语称为“De Battle”)、导师制等全新“玩法”。选秀节目的经典模式基本依循才艺竞技的规范,这种规范被不断延续继承,但作为一种主要在演播室制作的室内舞台秀,又有其自身特点。

(一)以舞台为竞技场所

选秀游戏的空间是舞台,准确地说,是电视演播条件下的舞台。这种空间不同于现实生活秀中的日常居所,它天生是为“作秀”准备的,任何有一技之长,认为可以到舞台上一展身手的人,都有机会参与节目。同时,它也不同于野外生存秀中陌生、超现实的极端环境。从物理属性上看,舞台是容易复制的。对于专业演员或进入表演秀最后阶段的“达人”来说,舞台并非陌生化空间;即便对于初次登台的普通参赛者,舞台经验也可以不断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偶像”在世界有多少版本,舞台总是相同的。当然,作为真人秀节目录制场所的舞台,绝不仅仅只有灯光和布景,它是被融入选秀规则的,是充满了评委、观众等非物化因素的。而这些元素恰是一档节目的灵魂。舞台因主题而有所变化。除了常见的剧场式舞台,模特秀则选用T台,功夫秀选用摔角场,汽车表演秀选择赛车场。也有一些歌舞选秀节目从营销的角度考虑,在室外搭台竞技,但无论如何变化,这些“秀场”都是广义上的舞台,它为演员表演提供空间,也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演员表演并获得理想的观赏效果。

(二)以选秀为节目主题

在综艺节目中,选秀与传统的表演类节目存在一定关联。有时也可以将“表演”简单理解为“秀”,“秀”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活动,代表性门类包括音乐和舞蹈,有时将杂技、武术、魔术表演等划入“秀”的范畴。例如,《美国偶像》是典型的歌唱表演选秀,表演内容以流行歌曲为主。《美国达人》则涵盖动作表演、舞蹈、杂耍、单口相声、魔术、口技,以及很多无法归类的神奇表演,属于广义上的、泛化的才艺。策划者应该注意,作为一种艺术行为,“秀”与生活行为有所区别。生活技能类真人秀有时也融入选拔或竞技元素,但皆以日常生活为主题,强调实用。而“秀”天生具有娱乐性和被观看的属性,重在审美。同时应该看到,“选”才是重点,“选”的环节和过程是传统表演类节目没有的,也因其悬念性和冲突性,成为这类节目的最大看点所在。因此,无论哪种选秀表演,几乎都选用“才艺展示——晋级”的节目模式。“选”决定了此类节目在主体形态上,不可能采用“完成任务——记录”或“情境体验——偷窥”的模式。

(三)以才艺为评判标准

选秀节目在英文中被称为才艺秀(Talent Show),主要以才艺水平的高低作为选拔或淘汰的标准。《美国偶像》前部分为三位评判和一位嘉宾(都是流行音乐界的大腕)到各地挑选人才,他们从上千名选手中选出30名选手,被选中者到好莱坞参加下一轮比赛。那些大牌评委如宝拉·阿布杜尔、兰迪·杰克逊、塞克威尔等,他们专业的评价常常对观众投票产生重要影响。尽管年龄、容貌、偶像气质等因素会在选秀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才艺本身的优劣主导着比赛的进程。在《英国达人》现场,47岁的苏珊大妈不但以惊人嗓音震惊了挑剔的评委,更一举成名征服无数歌迷,证明了外貌并不总与天赋挂钩,才艺水平乃是取胜的主因。在我国,一些选秀节目增设了大众评委或媒体评委,并赋予其淘汰权,但专家评委和专业评委在主导权上无疑更胜一筹。从各国选秀节目的结果看,尽管最终胜出者未必是才艺最优的选手,但其在专业上绝非等闲之辈。

当然,也有节目反其道而行之,如《美国最差车手》便不是选优,而是选劣。也有的选手刻意搞怪,成为才艺选秀中的另类人群,如《美国偶像》成就了“华裔走音王”——丑星孔庆翔,这位五音不全、舞姿拙劣的“龅牙孔”人丑歌烂,却一夜成名,备受追捧。《美国偶像》监制肯·沃维克认为这种现象很常见,并用一专门名词去形容,即“反名人效应”(Anti-Celebrity)。“反偶像”成为偶像并不奇怪:他颠覆了理想型偶像的高大全假大空,掏出大众心中真、小乃至庸常的一面,甚至以反讽、自嘲的面目出现,更容易获得广泛共鸣。国内网综《创造101》中,杨超越尽管“情绪失控”,让人哭笑不得,边跳舞边念念有词的小白表演法也不尽专业,但她外形讨喜,个性突出,最终逆袭成为“黑马”。

(四)以造星为终极目标

《美国偶像》港译《一夜成名》,准确概括了此类节目的定位与目标,它是“平民百姓的美国梦”;《美国达人》更是打出“全民参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明星”的旗号,冠军将获得一百万美元奖金及演艺合同。列数历届才艺选秀节目,“一夜成名”的故事不胜枚举。酒吧女招待出身的《美国偶像》第一季冠军凯莉·克莱森(Kelly Clarkson),首张专辑一经推出便迅速登上排行榜冠军,创下双白金销量,更以Because of You在第48届格莱美大奖上成功封后。各国选秀节目都是重要的造星工厂,以《美国偶像》《美国好声音》为代表的选秀节目本身就与唱片公司联合运作,获胜者将与唱片公司签约。在选秀进入“偶像养成”阶段后,练习生通过选秀“出道”,成为新一种造星方式。练习生是日韩一种挖掘新艺人的方法,几乎每个娱乐公司都有新秀练习生储备,公司会根据规划定期进行选秀。这种选秀被策划为综艺节目而广受关注,随之引发的巨大流量为练习生赋能,并助推其演艺事业发展。韩国综艺《Produce101》《偶像学校》等拥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并成为国内热门网综争相借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