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策划的常用思维方法
人们常说,新闻工作者要着力增强“四力”——靠脚力解决到达的问题,靠眼力解决发现的问题,靠脑力解决分析的问题,靠笔力解决表达的问题。而策划依赖的主要就是眼力和脑力。不同类型的节目,其策划方法是千差万别的,但在策划过程中一些思维方式的运用则具有共性。
(一)逻辑思维法
逻辑思维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订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这里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也被称为“抽象思维”或“闭上眼睛的思维”。逻辑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在节目策划实践中,有些节目类型对内在逻辑的要求非常高,如新闻类节目、理论类节目、知识类节目等。策划者要善于把感性认识阶段获得的对于事物认识的信息材料抽象成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基于这种新的认识来组合内容、架构节目。否则,受众就容易产生陈旧、散乱、不知所云的感觉。
(二)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思维取向总是与常人的思维取向相反,比如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等等。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逆向思维模式,当一种公认的逆向思维模式被大多数人掌握并应用时,它也就变成了正向思维模式。在节目策划实践中,逆向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方法。当大多数节目都按照某一逻辑、某一形态来运作时,反其道而行之常常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游戏类节目中反转规则,新闻类节目聚焦“冰点”,都属于典型的逆向思维。也应注意的是,逆向思维并不是主张人们在思考时违逆常规,不受限制地胡思乱想,而是在思维活动中关注小概率可能性的思维。逆向思维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克服节目模式化的局限性,是策划思维的重要方式。
(三)系统思维法
系统是一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论,即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相结合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其局部的简单相加。这一概念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有无限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其内容就是系统论或系统学。系统思维是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它不同于创造思维或形象思维等本能思维形态。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我们带来整体观。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对于节目策划来说,系统思维至关重要。这一原则要求创作者要立足节目整体,从模式与环节、内容与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来认识和把握节目形态。
在策划过程中,创作者要始终从节目整体来考虑,把整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让任何单一的元素凌驾于整体之上。在谋划节目的结构时,要注意节目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即部分与部分之间组合是否合理,对节目有很大影响。好的结构,是指组成节目的各部分间组织合理,是有机的联系。每一个节目都由各种各样的元素构成的,其中相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元素称为核心要素。要使整个节目处于最佳状态,必须考虑周全,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策划者要善于从大局出发来调整或是改变节目内部各环节的功能与作用。在此过程中,可能是使所有部分都向更好的方面改变,从而使节目状态更佳,也可能为了求得节目的全局利益,以降低某部分的功能为代价。
(四)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因此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在生活中,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都是典型的发散思维的例子。在节目策划活动中,发散思维有助于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并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新更多的设想、方案或方法。
为充分激发参与者的发散思维,实践中会使用一种被称为“头脑风暴”的方法,即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无限制地自由联想和讨论,进而产生新的观点,这种情境就叫作头脑风暴。由于团队讨论使用了没有拘束的规则,人们就能够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但不进行批评。只有头脑风暴会议结束的时候,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头脑风暴的参加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要充分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进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事实上,不少精彩的节目创意就是在看似不经意的发散讨论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