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类综艺节目创新路径
随着越来越多选秀节目的涌现,它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而根据流行文化社会学的定律:流行得越快、越广的事物,其生命周期也越短。有学者依此推论,认为选秀节目很快会落入昙花一现的宿命中。事实上,选秀节目已经走过二十多年历程,不但没有迅速衰落,反而常办常新。在中国,经历了“超女”的极度喧嚣后,选秀虽遭遇发展瓶颈,却随着欧美和韩国原版模式的先后引进,在短期调整后华丽转身,再度步入高速发展期,不断创新的策划成为选秀节目发展的原动力。
(一)选秀模式:引进+改造+原创
在“三合一”选秀模式大行其道的同时,中国各制作机构也一直在嫁接和移植的过程中尝试模式的创新。例如,即便是借鉴《流行偶像》的一些经典要素,但也可以进行大胆的本土化改造,增加“PK”赛、“粉丝”团等新概念,大众评委、专业评委和场外投票三方制约的复杂赛制也独具中国特色。国内的各大选秀,每一季的规则都会有所变化,这既是适应政策进行的调整,也是对观众不断变化口味的迎合,更是对同质化节目竞争压力的适应。
2010年以后,国内电视机构加大真人秀节目版权引进力度。就当前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看,版权引进一方面说明原创力不足,但同时也要看到从模仿到买版权是一大进步。因为栏目引进版权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栏目设计的时间,一个栏目从创意、立项、论证、受众分析……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磨砺,但买版权会让这个时间段大大缩短。版权引进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减少风险,因为在引进版权之前就能看到对方的录播带,并知晓其在国外的收视率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内外受众的收视倾向是相同的,这就加大了栏目的成功率。
但应该看到,无论模仿还是引进,都不应成为国内电视节目发展的主流渠道。引进节目模式要适度控制数量,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一地区或国家。而从节目策划的角度看,模式的自觉创新是选秀节目成熟的标志之一。近年来,国内广电媒体和视频平台更加积极地研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节目模式。浙江卫视《演员的诞生》、湖南卫视《声临其境》《声入人心》《舞蹈风暴》等节目将当代艺术理念与现代技术手段相融合,实现了选秀模式的集成创新。对于策划人来说,选秀节目在实施等各阶段,都要认真考虑通过环节规则、情境故事、人物言行等,生动体现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东方卫视的喜剧表演选秀《笑傲江湖》就是一档受到欢迎的原创选秀节目,栏目组找寻的是没有太多表演经历的非专业选手,他们来自天南海北,身份和经历各异,但都热爱喜剧类表演。节目通过挖掘最优秀的戏剧人才、展现欢乐的喜剧才艺,为充满生活压力的人们传递了笑对人生的正能量。
(二)选秀主题:流行+传统+国潮
原Fremantle传媒公司CEO汤姆·格特瑞奇说:“《美国偶像》就好像麦当劳或者星巴克一样,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的确,民族性是电视文化的重要属性。当歌舞选秀风靡世界的时候,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选秀主题开始风行。
阿联酋阿布扎比电视台策划推出的诗歌选秀节目《百万诗人》,以保存和弘扬阿拉伯民族文化遗产为宗旨,成功吸引了数千万名观众。与唱歌跳舞、展示隐私等纯娱乐真人秀相比,该节目的最大不同在于参赛选手要现场吟诗作赋,在语言感染力、文学才华乃至思想境界等方面一决高下。《百万诗人》的比赛现场布置得典雅素净,选手们一律穿着传统白色长袍,吟诵原创的阿拉伯奈伯特诗歌。5位专业评审,其中3位是来自科威特、沙特和约旦的著名演讲家,另两位是来自科威特和阿联酋专门从事诗歌研究的学术权威,他们对选手的语言表现、诗歌内容和思想内涵进行点评。节目在海湾各国设置多个分赛区,以观众短信投票作为评选依据。负责策划《百万诗人》的编导马兹鲁阿表示:“阿拉伯民族素有崇尚文学、喜好诗歌的传统,但是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侵入,很多年轻人已经渐渐丢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是很令人担忧的。作为媒体工作者,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阿拉伯诗歌艺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即便是在美国本土,非流行文化主题的电视节目也依然受到欢迎,由《美国偶像》策划团队打造的另一档选秀节目《美国发明家》(American Inventor)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一节目以“美国梦”为主题,成千上万的各年龄段的发明家、修理爱好者、白手起家者纷纷报名参赛。他们在屏幕上展示自己最有价值的发明,从古怪的小玩意,到心脏升温器,一旦获胜,参与者成为发明家的梦想便能成真,他们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也将转变成真实生产的商品。这档海选草根科技发明的电视节目堪称流行文化与民族性格巧妙结合之作。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崇尚发明与探索精神的国度,《美国发明家》正是因为契合了美国国民垦荒、创新的性格而受到好评。
真人秀是大众娱乐、草根文化的代名词,而中华民族是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对保守的伦理观念著称于世的。如何巧妙地把大众化的娱乐节目形式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大众参与娱乐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让真人秀与中国文化同频共振,成就大众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无缝融合,是国内策划人需要研究的一大课题。[17]
如能充分利用中华文化元素、中华美学精神对引进节目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将能够逐渐摆脱对境外节目模式的依赖。近年来,以央视制作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批体现民族文化和中国气派的“文化选秀”为代表,根植传统、雅俗共赏成为选秀节目文化精神的新追求。其中,较有原创精神的是爱奇艺策划打造的网综《国风美少年》,这档选秀定位为国风文化创新推广唱演秀,以唱演秀形式为传统文化发声,让国潮回归。根据节目策划,20位国风少年将分成黄金、白银、青铜三个等级进行首次个人舞台表演,青铜班选手将面临淘汰的可能。节目组还设置了“国风品鉴师”这个评委角色,对选手的表现进行严格评判和标记,颇具中国特色。
(三)选秀对象:素人+明星+练习生
素人即平民、平常人。以《美国偶像》《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节目以平民百姓为“海选”对象,其特点是草根和造星,与“平民选秀”策划理念反其道而行之的是“明星选秀”。英国BBC的《快来跳舞》(Strictly Come Dancing)、美国ABC的《与明星跳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FOX的《与明星滑冰》(Skating With Celebrities)等皆属此类。其规则大同小异,如《与明星跳舞》每期选6位二线明星和6位专业舞蹈演员组成搭档,当着现场评委和全国电视观众的面展现舞技,由评委打分和观众投票排出名次,每周淘汰得分最低的一对。比赛内容包括拉丁风格的恰恰和古典风格的华尔兹,分别考验女方和男方的表现。上述明星选秀节目都有本土版本,如上海台的《舞林大会》、湖南卫视的《舞动奇迹》、东南卫视的《星随舞动》等。此外,东方卫视的明星戏曲秀《非常有戏》、江苏卫视的明星飞行秀《壮志凌云》也一度引发热议。
《我是歌手》(2017年以后改称《歌手》)是湖南卫视从韩国MBC引进推出的明星歌唱真人秀节目,每季邀请7位已经成名的歌手进行竞赛。初季节目共13期,包括排位赛、踢馆赛、复活赛、半决赛和决赛。随着比赛的深入,还策划出“轮盘抽歌”“致敬专场”“复活赛”“突围赛”等新增环节以提升节目的悬念度。最终,根据500名观众听审的打分,决出本季“歌王”。明星真人秀的兴起表明,创新是差异化生存的希望。此类节目迎合了大众通过表演观察明星喜怒哀乐的心理需求。从明星参与度讲,多数受邀明星尚处二线或是过气明星,为增加曝光率,大多乐意参加节目。如果说素人选秀让观众体会到了以自身的力量帮助丑小鸭幻化成白天鹅,那么,明星选秀的策划则告诉观众“你也可以玩转明星!”
“星素同台”是策划创新的又一重要思路。由国内多家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的《隐藏的歌手》便选择了这种模式。每期节目邀请一位经典流行歌手作为原唱嘉宾,节目中,原唱明星和5位“模唱素人”一同置身神秘的6扇竞演门后,模唱者和原唱者一同飙歌。观众只能凭相似度极高的声音来分辨孰真孰假,只听声音看不见脸,意味着明星也有可能会被素人淘汰。这样的设置增加了节目的悬念感和吸引力。不少观众对这些真假难辨的声音所折服,很多网友发微博称赞节目“温馨感人”“充满正能量”。
近年来,国内电视机构还策划过专业选秀节目。这类选秀节目为参与者设置了一定的专业门槛,如早些年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湖南卫视的《寻找紫菱》等都是为影视剧寻找专业演员;近年来湖南卫视的《舞蹈风暴》则是一个由众多专业舞蹈演员参加舞蹈创演节目;江苏卫视的《超凡魔术师》参赛选手更是国内外顶级魔术表演者;东方卫视打造的《欢乐喜剧人》是一档由专业喜剧演员参与的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与卡拉OK式的“海选”相比,影视表演、主持、导演、曲艺等均属于有一定专业门槛的才艺,因此,此类选秀的参与范围更窄,但水平更加专业。与之类似,腾讯视频的《创造101》、爱奇艺的《青春有你》等“出道选秀”节目,以练习生为选秀对象,这一群体介于明星与素人之间,既具有较为专业的才艺素养,甚至一定的圈内知名度,可谓“准专业选手”,又更接近素人身份,对选秀胜出抱有较高热情。这种设定就增强了节目的激烈性和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