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驾驭:开场与收场
话题进入方式和结束方式的设计,是节目编导与主持人智慧的结晶,也是节目策划团队整体素质和功力的综合体现。出色的设计不仅可以使节目意图更好地体现,还能赋予话题以新意,使原稿锦上添花。
(一)开场的方式与技巧
所谓开场方式就是一个话题应该如何开始、怎样展开,就如同写文章要写好开头一样。当然文章是写给人看的,而话题则是说给人听的。通常,稿件或资料就可以构成话题内容,但这些稿件和资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还不能称之为“话题”,而只能算作节目素材。只有当这些素材由编导和主持人进行加工设计之后,才具有话题意义。常见的话题进入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种:
1.提示性进入
这是从传统的有稿播音演变而来的话题进入方式,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如:“观众朋友,今天《消费百分百》栏目的第一个话题是跟朋友们聊一聊‘装修陷阱’。”这种报题式开头的优点是开门见山,直触主题,较为简洁,一般内容比较简单的话题或者在节目内容排得较满又较为紧凑的时候,用这种开头方式较为有利。其不足在于过于单调,缺少铺垫,生动情趣也显不足,并且多少还有些传统有稿播音的痕迹。因此,在一次节目当中使用这种进入方式不能过多。
2.过渡式进入
这种话题进入方式一般用于两个话题之间,可以说也是两个话题上下互相衔接的一种技巧。如:“观众朋友,在今天的《健康之路》栏目中,我们和专家一起谈了如何自我调治过敏性鼻炎,接下来呢,我们再和您说说练鼻部保健功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这个话题。”这种过渡式话题进入的方式衔接紧凑,适用于一个栏目中内容较为短小、不太复杂的两个话题之间,显得转换自然,也便于受众把握节目的层次结构,同时具有开门见山、直达主题、简洁明了的特点。因此,过渡式进入的方式也可以理解为话题衔接的技巧。其不足之处也与报题式相似,对于一些内容较长又较为复杂的话题就不太适用了。
3.渐进式进入
渐进式话题进入方式对话题有一种铺垫作用,有些话题内容较长而且较复杂,或者不容易一下子引起受众的兴趣,这个时候,如果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进入话题效果就不佳,而需要策划设计一个渐进式开头,进行适当铺垫。比如央视《开讲啦》栏目在邀请韦昌进作为开讲嘉宾的一期节目,主持人以韦昌进2017年获得“八一勋章”这一荣誉为切入点,以渐进的形式进入话题。“……说到我们从小获得的这些荣誉,尽管现在回头看有一些似乎微不足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次这样的鼓励其实都是一种动力。但今天我们这位开讲嘉宾获得的荣誉非同一般。有谁知道在我们的军队当中的最高荣誉是什么?对,有的观众非常清楚,是从2017年开始设立的‘八一勋章’。‘八一勋章’是每五年评选一次,荣获‘八一勋章’的人,那可以说真正是从英雄当中万里挑一。今天我们的这位开讲嘉宾在2017年获得了‘八一勋章’……”这种渐渐把内容引入话题的方式更为自然、轻巧和富于情趣,容易诱发受众的兴趣。一般来说,具有铺垫作用的渐进式开头,是谈话节目较为有效的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话题进入方式。
4.举例式进入
举例式进入方式往往是从主持人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实例以及受众较为熟悉的事情说起,进而展开话题。比如“房地产热销势头开始降温”这个话题,原来的开头是这样的“观众朋友,随着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到位,进入7月份以来,我国房地产消费市场的增长势头开始减缓,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是一种新闻导语式开头,并不适于谈话式的语言表达。而举例式开头可以这样设计,主持人甲:“前几天呢,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想换一套房’,我就问他,‘你现在这个房子买了没两年啊?’我的朋友说,‘现在这个房价涨得这么快,存钱也不值,还不如换个大点的房子保值合算。’”主持人乙:“哎,赶紧跟你那位朋友说先别急着买,你朋友他可能还不知道,随着中央最近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房地产消费热已经开始降温了。今天我们也要邀请了几位业内专家,帮大家一起分析一下市场出现的新特点。”像这样用一个能够反映大多数受众利益和心理的例子开头展开话题,有利于快速抓住受众注意力,引起受众共鸣。而在话题结尾时,如能再次回到这个实例上,互相呼应,效果会更好。
5.推荐式进入
推荐式开头,即把本期节目内容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先推荐给受众,使受众因需要而产生一种期待感。比如这样一个话题,“观众朋友,在现代生活中,眼镜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伴侣,但是戴眼镜的朋友如果对镜片保护不当,眼睛也容易慢慢受到损害。那么,在今天的《生活服务窗》栏目里,我们有请两位资深眼科专家和您聊一聊科学用眼的有关话题。”推荐式开头是较为有效的一种话题进入方式,它可以使受众立刻认同主持人的话题。而在设计推荐式开头的时候,要注意用语要朴实、亲切、自然,避免弄巧成拙,欲速而不达。
6.交叉式进入
如果是一男一女两位主持人共同主持节目,有些话题的展开可以以两人交谈的形式进行。特别是那些内容不容易吸引人,原稿开头又不适宜由一个人展开的内容。比如,有关“过度包装”的话题,节目组就做了这样的设计。主持人甲:“哎,小菲,你们90后在逛街的时候首先吸引你们注意力的是什么商品?或者说是商品的什么部分?”主持人乙:“那当然是商品的包装了,精美独特包装的商品最容易吸引人了,比如我前几天买了一套化妆品,我把它这个包装带来了,给你看一下。”主持人甲:“哇,确实很漂亮,不过拿出来里面就这么一点啊?”这种交叉式进入话题的设计把原来不适于“谈”的开头通俗而又浅显易懂地说给了观众。由于采用你来我往的交谈方式,内容上连贯紧凑,形式上轻松活泼,也有利于话题的进一步展开。
上述话题进入方式与技巧只是一个基本的归纳与概括,并不能囊括所有话题进入展开的形式。国外一些著名的谈话节目往往为了一个精彩的开头而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主持人常常把节目的进入视为自己独特个性形象的标志,足见开场方式之重要。
(二)收场的方式和技巧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好的收尾能够升华话题的思想意义,深化话题传播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话题收尾的设计与实施,也为主持人发挥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自由而广阔的空间。不同的谈话节目,因内容和受众心理需要的差异,宜做不同的结尾策划。常见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种:
1.回题式结尾
这是一种回报话题的结束方式,与传统有稿播音的问题相仿。如:“观众朋友,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几位留学生和大家分享了外语学习的一些趣闻。希望它对即将到异国他乡生活的朋友们能有所帮助。”这种回题式结尾简洁明了。在话题内容较为短小,不需点评,前后内容衔接紧凑的情况下,较常采用此种结束方式。但是在一次节目里回题式结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单调。
2.强调式结尾
对节目中需要引起观众特别注意或需要加深印象的内容,主持人可以选用强调式话题结束方式加以突出,以达到提醒的目的。比如《健康之路》栏目有这样一个话题:谈谈糖尿病与动脉硬化的关系。主持人处理这个话题的时候,做了强调式结尾的设计:“观众朋友,今天两位专家和我们谈了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关系,真是受益良多。在节目的最后呢,我想再提醒一下,如果朋友中有谁出现了多饮、多食、多尿,也就是所谓的‘三多’症状,那你可千万别大意,要及时去医院,如果被确诊为糖尿病,一方面要积极治疗,另一方面要适当控制饮食。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中老年朋友应该经常注意自己饮食量的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千万不要把病耽误了。”这样设计,突出了原稿结尾强调的意味,又加重了关切的色彩,让人印象深刻。
3.归纳式结尾
谈话类节目的内容有时会比较松散,所述内容未必条分缕析,因此有必要进行分类或是在结尾时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以帮助受众得出明确的结论。比如美食谈话节目《回家吃饭》,邀请美食达人现场表演厨艺,并讨论高压锅对食物营养成分影响的话题。节目组对使用高压锅蒸煮烹饪的十几种食品营养成分的损失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呈现,但屏幕动画一闪而过,受众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那么,主持人在就可以设计一个归纳式的结尾:“观众朋友,今天我们一边做美食,一边了解了高压锅使用的技巧。通过几位美食达人的介绍,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说,用高压锅做动物性食物,营养的损失比较小;而做植物性的食物,食物营养成分的损失就稍大一些。那么您在使用高压锅时,就可以参照这一情况了。”像这样的结尾设计,比原来单纯呈现一系列百分比数字要好得多,便于观众得出完整清晰的印象和结论。
4.点评式结尾
主持人因话题内容有感而发,完全可以在众人讨论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话题内容的一番见解或感想,以议论方式结束话题,这种方式即为点评式结尾。好的点评如同画龙点睛,会使人回味无穷。点评式结尾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点评要有意义,要能够以小见大,以点代面,从个别现象中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而不能就事论事或者空发议论。第二,要有感而发,既不能无病呻吟,也不要牵强附会,既不可故弄玄虚,也不必有意拔高。第三,要注意讲究政策分寸,主持人的议论、点评要以党和政府的政策为依据,对人、对事都不能感情用事,妄加评论,或者是轻易论断是非曲直。第四,要注意留有余地,不绝对化,不说过头话,不以偏概全,不强加于人。第五,要力求有真知灼见,确实能给人以启发,若语气平平淡淡,则不如不点评。总之,点评式结尾是结束话题的重要方法,也需要编导和主持人下功夫思考和准备。
5.建议式结尾
有些话题的结尾,主持人可以通过向观众建议做某某事情,尝试某种方法或者提醒注意的方式结束话题。如“观众朋友,听了以上三位保健专家给朋友们介绍的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的鼻部保健功,有兴趣的听众朋友可以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不过我还要提醒朋友们一点,那就是如果哪位朋友鼻子部位正在患病,像疖子、皮肤病、鼻出血,等等,还是暂时不练此功为好。观众朋友,特别是喜欢熬夜的朋友,您不妨按我上边说的方法试一试,我想,‘熬夜病’也就可以得到自我调治了。”这种话题结束方式既委婉得体,又显得亲切热情,受众乐于接受,是谈话节目行之有效的一种话题结束方式。
6.感叹式结尾
在话题的结尾时,可以抓住受传双方共同的感情凝聚点,或感慨,或赞叹,或抒情,让受众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受到感动,受到激励,从而产生行动的力量。如主持人在结尾时说:“联合国儿童公约里有一条,孩子有游戏的权利。孩子们在游戏当中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学到老师家长都教不会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保持孩子游戏的天性,应该让孩子们有游戏的天地。平时大家都很紧张,学生们的负担很重,当家长的、当老师的、各行各业都很忙,今天我们好不容易聚在一起,让我们把带来的纸发给大家,每个人都叠一架飞机……都举起来让它在自由的天空飞翔……”这一结尾借助巧妙的策划设计,既是感叹,又是互动,既出人意料,又切合题旨,深化了话题的立论和意义。节目要传递的感情与受众的感情融为一体,受传双方达成一种互动的默契与共识,传播活动至此进入了一个理想的佳境。需要注意的是,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感叹应该是主持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切忌乱发感叹,盲目煽情。
合理选择话题的开场和收场方式,还应注意首尾设计的完整性、不同话题处理方式的多样性,以及一次节目话题设计的整体和谐性,力求达到这几方面的完善统一。